甘肃农民网12月19日讯 (通讯员 魏晓燕王芳)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集体经济收入少、渠道单一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通病,也是顽疾。当面对渠道破损、便民服务、饮水用电工程入户等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时,村党组织往往有心无力。肃州区上坝镇党委书记石洲说。对此,上坝镇多方调研分析,准确把脉村级集体经济难点和痛点,研究制定了《上坝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2019-2021)试行》,并通过采取一村一策分年度实施的方式,不断激活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产业优化止痛
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农产品市场行情不景气影响,全镇玉米制种和甜叶菊产业效益明显下滑,只有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宽增收渠道,让群众手里有钱,群众才能更有幸福感。上坝镇营尔村书记宁兴荣说。
2018年,营尔村以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成了芦笋种植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对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和示范推广种植,芦笋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一项新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长寿,是地地道道的上坝镇营尔村人。他说:芦笋被称为蔬菜之王,是种1年可收获15年的高产型农业产业,按目前每斤8-9元的市场批发价格,每亩年均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从第三年进入高产期,亩产值将可达到10000元以上。目前,该种植基地已从最初的52亩扩展到450亩,辐射带动周边420亩推广种植。
在刘长寿的影响下,营尔村林场的队长夏维州也盯上了绿色无公害这一潜力股。2019年,在镇、村的全力支持下,建起了两不用绿色蔬菜产业园。他说:绿色无公害食品现在很受大家青睐,明年计划再次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让绿色健康食品真正走上大众的餐桌。
近年来,像这样的园区在上坝镇犹如雨后春笋涌现。旧墩村的千亩高原夏菜种植示范园区园,实现了一年收获两季的目标,年销售额达到4000余万元。小沟村改扩建后的育苗中心,年育苗量达到了500万株以上,不仅满足了全镇及周边乡镇的设施农业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全区戈壁生态农业发展助了一臂之力。
项目支撑造血
冬日的早晨清冷而寂静,走在平坦笔直的乡村道路上,远远就看到东沟村委会屋顶上,一组组排列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熠熠生辉。屋顶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闲置资源,而且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不产生噪音,既能增加集体积累,还能解决自用问题。东沟村支部书记张克喜说。2019年,上坝镇东沟村和旧墩村分别利用村委会办公楼约600平方米屋顶,各^***50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1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7.5万度,其中村委会自用1万度,剩余上网销售6.5万度,可实现年收益3.15万元,连续收益时间可达20年。
为用好、用活扶贫互助资金,上坝镇因村施策,2019年申报实施了7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只有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才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张健说。
在上红村,新建成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地下式蔬菜储藏窖建设项目已经竣工,项目投入使用后可通过出租每年增加村级集体收入6.5万元。上红村党总支书记马世爱说:今年我们种植了500亩的高原夏菜,产量很好,但因保鲜期短、无法长距离运输,所以效益不是很好。明年有了菜窖,我们就可以放心错峰上市,还可以搭上供港这一便车,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人也能够品尝到我们优质的蔬菜。
目前,上坝镇已谋划申报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个,一事一议项目2个。届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将达到100%。
人才保障化瘀
要实现富民强村,重点在人才的选用上,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石洲说。
2018年,上坝镇村书记、主任年龄50岁以上占比84%,村干部50岁以上的占比70%,村班子老龄化问题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对此,上坝镇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的意见》,重点从农村致富能人、特色产业带头人、实用专业技术人才、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通过自荐、推荐及考察等程序,选拔村级后备干部56人进行帮带培养。今年,我镇以实施村两委联审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为契机,把选优配强班子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破解村级集体经济难题的着力点,将影响任职资格的8名两委委员按照法定程序予以清理,将想干事、能干事的7名后备干部补充到两委成员中,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80%,进一步增强了村班子的活力和合力。镇党委副书记闫军说。
近年来,上坝镇在保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注重从返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大学生村官及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2019年,全镇共发展党员15名,其中从大学生村官中发展1名,从村组干部中发展2名,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7名,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6名,从源头上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