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寒地冻、北风凛冽之时,疏影横斜、清雅俊逸的梅花却开得热热闹闹,芬芳清冽,历来备受古人的喜爱和敬仰。他们赏梅玩梅,创意无限,让凡俗的日子充满诗意。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有一种叫梅花汤饼的点心,有句说: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做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后留玉堂元刚亦赋诗对梅花汤饼作了形象描写: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这种梅花汤饼,主要是将梅花和到面里,做出像梅花的面皮,然后下锅去煮,等到熟了放进鸡汤里。古人在梅花盛开时做梅花汤饼,可谓别具匠心。
清人顾仲在《养小录腊梅》里记载,将开者,微盐挐过,蜜浸,点茶。此句是说,把将要开放的腊梅花,用少许盐轻轻地抓拌一下,再用蜂蜜浸泡,喝茶时,放一点在茶里。古人喜欢喝的这种梅花茶,香气扑鼻,色泽莹润淡雅,古时还称之为暗香汤。不仅如此,在宋代,人们也用梅花熬粥,有记载说:扫落梅英净洗,用雪水煮白粥,候熟,入英同煮。这样熬出来的梅粥,亦称作暗香粥。宋代杨万里《寒食梅粥》诗云: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走进诗意中,古人在袅袅香气中喝暗香粥,想想就醉了。
在古代梅花不但可以入馔,生吃梅花也是古人冬日舌尖的风雅事之一。诗人杨万里喜食梅花,他爱梅爱得如痴如醉,平生曾说:老夫自要嚼梅花。有一年,杨万里被朋友请去在西湖上钊寺喝酒,其时山谷里梅花绽放,一望无际,正所谓谷深梅盛一万株,十顷雪花浮欲涨。杨万里放着满桌佳肴不吃,却只身一人倚在一棵老梅边,摘一朵吃一朵,吃一朵再摘一朵,满脸得意,舒坦自然,引得同僚连连咋舌。
自元代开始,北京地区的妇女流行起画梅花。梅花有九朵九瓣,数九天里每天涂红一个花瓣,称为九九消寒图。元末杨允浮《滦京杂咏》中记载了九九消寒之事: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有消寒图条目,里面还记载:至日数九,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毕,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之图。古人用游戏的方式画梅度过寒冬,颇有意味。
由此可见,无论是梅花汤饼梅花茶梅花粥,还是九九消寒图,皆说明梅花在古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人冬日的生活情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