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地区平菇栽培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食品和蔬菜的选择上更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科学研究发现,常吃食用菌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可以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肌体免疫力的功效。如平菇、杏鲍菇、金针菇、木耳等均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种植食用菌以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品种备受生产者青睐。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老百姓栽培平菇是脱贫致富的首选好项目。
通辽属于北方冷凉地区,玉米芯及其他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适合种植平菇。平菇是一种栽培广泛、产量较高的食用菌,它口感好、营养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平菇概述
平菇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真菌。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平菇泛指侧耳属中许多品种,俗名冻菇、北风菇等。其中较著名的为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等,普遍栽培的大多为糙皮侧耳。
平菇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易、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发展成为世界性栽培菇类。平菇是我国目前食用菌生产中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分布最广的一个菌类。因为其栽培原料广泛(凡是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的原料,如稻草、麦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高梁壳等皆可以用来作为栽培平菇的原料),生物效率高(每100kg干料,经50~60天的培养,可生产100kg~150kg的鲜菇),资金回收快(成本低、出菇快、产量高)等特点,是目前推广栽培最多的菌类。
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30.5%(其中粗蛋白19.5%,纯蛋白11.0%)是鸡蛋的2.6倍,避免了动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的副作用。所含氨基酸达18种之多,谷氨酸含量最多。此外,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其中VC的含量相当于西红柿的16倍,尖椒的1~3倍。平菇能补脾健胃助消化,除湿邪,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解决世界营养源问题的最重要的食用菌品种。
二、平菇普通栽培方式与管理技术
(一)平菇栽培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①生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
2.依装料方式不同,主要有①袋料栽培:将料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培养;②畦床栽培:将栽培料铺成畦床状进行接种培养。
3.依出菇方式不同,主要有①室内栽培:在室内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②室外半地下土温室栽培:在室外大棚(外半地下土温室)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但以半地下土温室栽培方式效果最好,也比较简单易行。这种方式,已被广大菇农普遍采用。半地下土温室内,昼夜温差比较大,菌丝体生理成熟以后很快就会在袋口内产生菇蕾,容易出菇,并且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肉厚,柄短,色泽好,质量高。
平菇传统的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一般多为秋季8~10月份进行栽培,因秋季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可延长到昱年春季。
(二)平菇生育期管理技术
1、发菌管理
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所以说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高低在管理。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气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发菌。气温低时,菌袋可堆高5~7层;气温高时,可堆高2层或单个摆放。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20%左右。10天翻一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同时要将每个菌袋翻转180度。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35℃,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精心管理25~30天即可发好菌丝,其标准:一拍即响,菌丝浓白,手掰成块。
2、出菇管理
将菌袋两头松开,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气,并每天向地面、墙壁、空间喷少量雾状水,温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低时,子实体易干,损失料内水分,影响出菇产量。湿度过大,子实体易腐烂,喷水时切记不要直接喷洒在子实体上面。随着菇体的生长,要适当加大通风量。
3、提高产量有效技术
(1)、温差刺激法 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早,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湿刺激法 先将菌床(或菌袋)敝开干燥1~2天,然后连续进行重喷水,使菌面上有大量的积水存在,让菌床(或菌块)慢慢吸收,每天喷水2~3次,连续2~3天,在此期间,一般可敝膜通风。菌床表层培养基含水量以手握有水滴下时为适宜,最后用棉布吸干料面上的积水,盖上地膜保温,几天后便可现蕾。采取高湿刺激法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菌丝体必须吃透整个培养基,而且必须达到生理成熟,主要标志为吐黄水、结菌膜、菌丝体略呈黄褐色,甚至出现个别菇蕾,二是培养基结块要好,不能过于松散。
(3)、光照诱导法菇房种植平菇,子实体在形成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平菇播种后宜在黑暗条件下发菌,待菌丝发好后再曝光可诱导出菇。在缺少光照时,可用电灯代替,也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4)、覆土出菇 采完头潮菇后,清除老菌皮,脱去塑料袋,把菌袋切成两段,截面朝上放入深40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坑内。菌块间的空隙用营养土填实,用1%的复合肥、1%的磷酸二氢钾、0.5%的尿素、97%的水配成营养液浇入菌块通气孔内,并浇透土壤,达到存水不渗为宜。然后盖上薄膜和草帘,保温保湿。菌丝恢复生长后,又可长出新菇蕾。采完二潮菇后,补充营养液和水分,盖薄膜和草帘,还可收3~4潮菇。玉米芯栽平菇生物转化率一般在150%以上。
(三)、平菇病虫害防治
1、平菇常见杂菌
危害平菇的杂菌主要有绿霉、毛霉、曲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
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凡是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均适宜绿霉菌丝的生长。平菇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接种时消毒不严格、出菇期环境卫生差,均能产生绿霉。绿霉侵入到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内严重时即报废。
防治方法:
(1)培养基内水份控制在60~65%,过高水份极易引发木霉;
(2)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无废料和污染料堆积。保持出菇场所的卫生,菇棚保持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浇水次数,防止菌棒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出菇,应干湿交替,菌棒应有较低的湿度环境养菌和转潮期;
(3)及时采菇、摘除残菇、断根和病菇,清除污染菌棒;
2、平菇主要虫害
平菇主要虫害有:多菌蚊(又称菇蚊或菇蛆)、瘿蚊、粪蚊、蚤蝇、果蝇、家蝇、食丝谷蛾、夜蛾、螨虫、线虫等。
它们主要在6~9月是繁殖的高峰期,在温度适宜情况下,卵期5~7天,幼虫期10~15天,它们在料中取食、产卵、孵化,繁殖率极强,对平菇生产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
(1)、清除周围杂草、垃圾,保持菇棚周围环境卫生;
(2)、清除废料,远离菇棚;
(3)、用菇虫净、阿维菌素、菇净、杀虫源、敌菇虫、高效氯氰菊酯喷洒或注射;
三、通辽地区玉米芯发酵料周年生产平菇技术
(一)、原材料准备
主料:玉米芯要求新鲜无霉变,加工成0.5—1mm的颗
粒。
辅料:麸皮、玉米面、化肥、生石灰,要求新鲜无霉变、
无结块。
(二)、生产配方
玉米芯1000斤,麦麸100斤、玉米面50斤,二胺(或
复合肥)10—15斤,石膏(或碳酸钙)30斤,石灰50斤。(三)、发酵方法
1、预湿 把玉米芯放在拌料场上面撒部分生石灰,浇水,翻堆,使料吸足水份,两天内使料含水量达65—70%(紧握料指缝滴水2—3滴)。
2、建堆 化肥和总用量80%的石灰撒在料面,翻匀,堆
成宽2米,高1米,长不限的梯形长堆,发酵(化肥在使用前要提前融化)。
3、翻堆 建堆后第三天开始翻堆检查水分,手握紧料
手指缝有水滴1—2滴,如果料偏干,用石灰水调湿,使PH值达到7—9。准备温度计3支,当料温达65度以上保持1天或两天翻堆,内外调位,堆上打洞,这样翻堆3—4次,总发酵时间7—10天即可装袋。
(四)、制袋方法
1、散堆降温30度以下装袋(如防虫可提前一天,
用1桶水兑甲醛1瓶敌敌畏或辛硫磷1斤,边喷边翻堆盖上塑料布闷一夜)
2、用22—26×48—52厘米的乙烯袋三层种,每层
三块菌,中间菌块处用细钉打孔,再用12的钢筋顺袋扎3个大孔。
(五)、发菌管理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2度,最适25度左右,所以保持袋内温度20—28度之间,避免杂菌污染造成损失,每5天翻堆一次,25天左右菌丝长满袋。
(六)、出菇管理
1、排袋、棚内排袋4—8层,两头出菇,预留60—80公分走道。
2、棚温保持8℃—22℃,适当通风,棚内走道浇水增湿,加大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10天左右,子实体即可从打孔处长出,出菇后棚温保持10—18℃左右,增大湿度,使菇体肥大,菇盖完全展开时及时采收。采收后清理料面,停止喷水三天后,加湿管理。5—7天后第二茬菇即可长出,同样方法管理第三,第四茬菇,直至生产结束。
平菇传统的栽培季节在秋季制袋,出菇延续到第二年春季。近几年反季节平菇价格非常高,市场供不应求,有时甚至会断货。在通辽地区周年生产平菇只需注意躲过夏季6、7、8三个月高温期,其他时间正常管理即可。
高温期生产平菇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提前建堆发酵,赶在四月下旬五月上旬装袋,发菌期尽量躲过6月初高温期;
2、选择高温品种,选择耐35℃的高温品种;
3、大棚做好通风与遮光;
4、用地下水加湿和降温,采用时间控制器控制水泵,做到少量多次。
在通辽地区生产平菇,采用上述方法即可安全度过高温期,用玉米芯发酵料方法栽培完全可以周年循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