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油价大跌及其他外围市场影响,国内糖价波动放大明显,情绪交易成为前段时间糖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因素。随着各国对疫情重视程度的提升,疫情可控概率增大,情绪交易或将逐渐转变成基本面交易。在这种背景下,想要捋清糖价后续的演变路径,清晰地认知国内白糖市场的核心矛盾——产销、供需、库存等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生产端:19/20榨季生产近尾声,全国减产大概率成既定事实
本榨季,糖厂开收榨进程平均同比前移约半个月,北方甜菜糖已经于2月底前全部完成收榨,南方甘蔗糖当前也进入生产末期。其中广西、广东和海南已全部收榨,暂未全部收榨的云南地区收榨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各主产区的收榨进度如下图所示:
图1 2019/20榨季全国收榨进度
(数据来源:各地糖协)
随着糖厂逐渐收榨,产量也逐渐明朗化。全国19/20榨季糖产量或将为1020-1030万吨,同比减少约50万吨。其中,甜菜糖实现小幅增产7.74万吨至139.28万吨,甘蔗糖由于受干旱影响减产基本已定,本榨季预计减产50-60万吨至880-890万吨。
甘蔗糖减产成为主基调:广西单产下降较多,但是由于糖分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所以减产幅度仅不到5%,产糖约605万吨;广东虽然出糖率创下历史新高,但糖料蔗外流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产糖量减少至约70万吨附近;海南省也减产至12.4万吨。当前影响产量最大的变量集中在还未收榨的云南上,云南本榨季遭受干旱和虫灾,单产下降明显,从当前的生产进度以及出糖率分析,本榨季云南产糖量或将减产至190-200万吨水平。
甜菜糖产量已成定局:内蒙产糖72.5万吨;新疆产糖58.28万吨;黑龙江产糖3.4万吨。
图2 2019/20榨季国内各主产区产糖量预估
(单位:万吨)
2、销售端:受疫情和淡季双重影响,3月制糖集团销量萎靡不振,但整体产销数据并不悲观
3月开始,终端企业纷纷复工,市场预期中的白糖现货销量“报复式”增长并没有出现。制糖集团的走货情况并不乐观——广西糖企单日成交多以数百吨为主,极少放量破万吨,集团报价也随之出现松动。
除了传统的销售淡季影响,“新冠疫情”也成为影响当下白糖现货走货不畅的重要因素之一。疫情延缓用糖企业复工进度,无法全生产线生产;市场需求减弱使得工厂订单不足从而加大企业的成本和资金压力,导致原本走货就不旺的现货市场成交愈发清淡。国内食糖3月份平均销量为110万吨,但今年3月销量或将萎缩超三成至70万吨左右。
虽然3月单月销糖量急剧萎缩,但是本榨季至3月份的累计销糖量却依旧在历年平均值452万吨之上,产销率也高于历史平均值45%三个点,整体产销数据并不悲观。
图3全国食糖历年3月累计产销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糖协)
3、库存:库存压力随着纯销季的到来或有所减弱
由于本榨季开榨时间提前,产糖量高峰也随之提前,2月国内工业库存创下近5个榨季的新高。3月虽然销量孱弱但是随着糖厂生产近尾声,市场逐渐进入“纯销期”,库存量也会逐渐回归均值水平之下,呈现出季节性减弱的趋势。
图4全国3月累计工业库存走势图
(单位:万吨)
4、消费:国内白糖消费大概率会受疫情影响降低
国内食糖年消费量基本稳定在1500万吨,不可控变量—“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外界对于今年的食糖消费量产生激烈讨论。从“非典”肆虐的2003年来看,国内白糖的消费并未受到明显的压制,但考虑到本次疫情爆发规模和持续时间,笔者认为,本次疫情国内白糖消费大概率会受疫情影响降低,降低幅度或为5%。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全国消费高峰“春节”含糖食品消费直接“腰斩”,且是不可逆补充消费;由于国内外疫情交替爆发,居民活动并未完全恢复,零散消费受抑制;新冠肺炎严重打击全球经济活动,饮料和食品等白糖消费终端企业出口量下滑明显,直接影响到白糖的消费量;虽然由于疫情爆发中药饮品和冲剂对白糖的需求有所增加,但所占比重较少,难以形成有效补充。
后市展望
宏观方面,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国外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感染和死亡也已经通过近期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的大跌得以部分宣泄,并且随着各国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疫情对大宗商品的影响程度或将有所降低。
国内方面,糖价已初现止跌迹象,国内消费受抑制以及短期现货销售萎靡都将限制糖价短期上行空间,预计在夏季消费高峰到来之前,糖价或将以震荡走势为主。
国际方面,受原油大跌影响,原糖当前已经跌至成本区间附近,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此外,虽然本榨季受疫情影响全球消费受挫,但基本面好于前两个榨季,原糖如在当前价位筑底也将间接支撑国内糖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