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介绍
2008年是我国农机市场极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市场需求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农机产品梯度更新、新市场开放、出口贸易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表现出协调推进、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鲜明个性;另一方面,受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上涨、国家信贷从紧、农机补贴资金到位滞后、以及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企业利润出现较大幅度滑坡。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农机行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值和新产品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4.71%、34.16%和74.40%;我国内燃机行业这三大指标同比分别增长16.02%、15.31%和18.18%。
人物简介
蒋亦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化专家,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核心提示
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机生产经历了学习前苏联、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到自主开发的过程。在中小型机械设备上,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并实现向第三世界出口。
农垦系统占尽先机
主持人: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还在使用非常传统的工具,比如牛、马。
蒋亦元:都是几千年以前用的东西,甚至现在偏僻的山区还是用这些。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几十年也有很大的进步。首先是学习苏联,在50年代引进了苏联的农业机械,在国营农场办拖拉机站,尤其像黑龙江省垦区面积大,人口少,机械化发挥了很大作用,无论从单产、种植面积的扩大、劳动力生产力的提高都起了很明显的作用,从主要的粮食作物来讲小麦最早实行全程机械化。
主持人:这主要集中在北方是吗?
蒋亦元:对。改革开放以前,农机跟农业相结合搞出来的适合机械化的一套耕作制度,像深松耕法、机械化的垄作栽培,将玉米、大豆的产量都提高到了相当好的水平。
近些年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农垦系统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主持人:主要从那些地方引进新技术?
蒋亦元:都从西方,像美国、欧洲的一些最先进的技术,比如动力拖拉机。正因为这些设备先进,最后的产量也明显的提高了,像大豆、玉米都可以达到历史上最高的水平,水稻的产量更加明显,有的可以达到亩产800公斤的水平,要跟以前比的话,是翻了一倍,以前也800斤就不错了,现在能够达到800公斤。
有了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实现,没有机械,不可能大面积的应用这个技术。但是我们不仅仅是有技术就行了,国营农场的农垦系统一定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因为土地还是家庭承包,如果大家都种的不一样,就没办法实现机械化。所以农垦系统就搞统分结合,就是说国家职工有土地经营权,但是在耕作栽培的时候就把他统一起来,统一安排,统一起来种什么,用什么种子,什么品种,用什么肥料,用什么化学药剂,怎么种,怎么施洒药剂,统统都统一进行。这样以来,产量就高了,比一家一户自己去经营要好得多。
主持人: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之后,都是最先用在农垦系统里吗?
蒋亦元:对,但是他们现在已经扩大到地方了,跟县里结合起来,县里面的一些地他们帮忙代耕,充分发挥机械的效率。黑龙江最近一两年决定参考农垦系统的办法,配备先进的动力机械,更大面积的采用这种先进技术,建立上百上千个作业区。
农机设备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主持人:刚才您说我们现在最先进的设备都是引进的,我们自己在设备研发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
蒋亦元:我们这些年也有很大的发展,也是在参考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基础上,搞了一些中型的机械,像玉米收割机,小麦联合收割机,这个数量就很大了,我们现在小麦在全国已经达到84%的机械收获了,播种也早就机械化了。水稻机械化的程度还比较低一些,有20%左右,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是90%左右,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