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近2/3的农户种植稻谷,涉及近6亿乡村人口,稻谷产量占粮食产量37% 以上(如图1)。积极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益 、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任务。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已形成的发展格局、发展态势及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一、发展格局:4大板块、18重点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稻谷生产方式和机械化水平也有较大差别,用区别差异性和归纳相似性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把目前中国稻谷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格局,划分为4大板块:双季稻区、稻麦两熟区、西南稻区、北方稻区(含东北稻区)。
1、双季稻区:包括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7个省、自治区。2005年稻谷种植面积13702.74千公顷,占全国稻谷面积47.5%;稻谷产量7531.5万吨,占全国稻谷产量41.71%,也就是说,全国稻谷40%以上都产于双季稻区;水稻机械种植水平0.88%(含机插秧、机直播、机浅栽),是全国最低的地区,水稻机收水平23.89% ,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稻麦两熟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上海等4省市。2005年稻谷种植面积6548.5千公顷,占全国稻谷面积22.7%;稻谷产量4578.3万吨,占全国稻谷产量25.35% ,也就是说,全国1/4的稻谷产自这四个省;水稻机械种植水平7.48%,机收水平66.89%,都高于全国7.14%、33.5%的平均水平。尤其水稻机收水平为全国最高地区。
3、西南稻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4省市。2005年稻谷种植面积4606.5千公顷,占全国稻谷面积16%;稻谷产量3146.3万吨,占全国稻谷产量17.42%;水稻机械种植水平4.4%,机收水平8.56%,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水稻机收水平为全国最低的地区。
4、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东、陕西、宁夏、新疆、河北、内蒙古、天津、山西、甘肃、北京等14省、市、自治区。2005年稻谷种植面积3988.84千公顷,占全国稻谷面积13.8%;稻谷产量2802.5万吨,占全国稻谷产量15.52%;水稻机械种植水平31.28%(尤其黑龙江达到61.33%,为全国最高),水稻机收水平40.5%,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北方稻区中,东北三省稻谷种植面积为2872.7千公顷,稻谷产量为2011.3万吨,分别占全国稻谷面积和产量的10%、11.14%,约占北方稻区的72%左右;东北稻区水稻机械种植水平39.15%,水稻机收水平42.3%,其中,水稻机械种植面积1124.66千公顷,占北方稻区的90%以上。可见,北方稻区的水稻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水稻机械化水平东北也较高,尤其是黑龙江省。
上述4大板块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29个省、市、自治区,青藏高原地区未划入其中,因为青海省无水稻,西藏只有1千公顷水稻,水稻机械化尚无统计资料。双季稻区、稻麦两熟区、西南稻区、及东北稻区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稻谷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96%。其中16省稻谷产量占粮食产量的比重均居第一位,只有辽宁、吉林2省居第二位。这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的重点。北方稻区的河南、陕西、宁夏、新疆、天津,也有稻谷较集中的产区,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进稻谷生产机械化。划分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4大板块格局和突出18个重点省、市、区,有利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科学推进我国稻谷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