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冬麦区
灌溉建议。本区域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冬小麦是主要的耗水作物。春灌宜立足较好的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以减为主,少灌1水,综合配套抗旱保墒措施,实现节水压采与稳产丰产的双重目标。
大部分麦田墒情适宜,苗情较好,宜推迟至拔节中后期灌第1水,同时在返青-起身期及早镇压提墒,划锄保墒,促根下扎,减少蒸发。局部没浇越冬水墒情不足、播期晚群体不足或整地质量差苗情较弱的麦田,宜在起身期、拔节后期两次灌水,结合灌溉进行追肥,促弱转壮,浇后及时划锄保墒。
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应及时补灌,宜小水细灌,避免大水漫灌引起后期倒伏。华北东部可能出现干热风,做好一喷三防,有喷灌条件的麦田在干热风发生前喷水10m3/亩,补水降温。
节灌措施。本区域主要为井灌区,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一是软管输水(小白龙)小畦灌。一般畦宽5-7m,长7-9m,面积40-60m2为宜,每次灌40-50m3/亩。二是微灌。采用微喷带进行喷灌,每条带喷幅3-4m,或采用大型喷灌机,低压微喷,每次灌水15-20m3/亩。三是喷灌。采用移动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喷灌,每次灌水20-30m3/亩。
黄淮麦区
灌溉建议。本区域水资源相对充足,是小麦高产区。春灌宜立足墒情和苗情实际,分类施策,以保为主,水肥结合,促进高产。旺苗和一二类苗春灌1水,三类苗春灌2水,先浇三类苗,次浇一二类苗,晚浇旺苗。
三类苗开春后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起身期及早春灌第1水,拔节后期-孕穗期春灌第2水。对浇过越冬水、苗情较好的一二类苗,在起身-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及时灌溉。旺苗田在返青期碾压或深锄断根,抑制分蘖;起身初期化学调控,预防倒伏;拔节中后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补灌。小麦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应尽快灌溉。
节灌措施。本区域主要为渠灌区和井灌区,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
一是渠灌区采取小畦或窄畦灌溉。小畦灌溉每次灌水50-60m3/亩。窄畦畦长小于70m的田块,可采用大流量浇跑马水;窄畦畦长大于70m的地块,可采用间歇波涌灌溉,每次灌水量约70m3/亩,苗情好的麦田灌水量可降低20%。
二是井灌区软管浇灌,用输水软管将井水引至田间进行拖管浇灌,每次灌水量约40m3/亩,苗情较好的麦田可酌情减少灌水量。
三是井灌区有喷灌设备的麦田宜少量多次灌溉,总灌水量20-30m3/亩,结合水肥一体化,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追肥,每亩施尿素5-10kg。
西北麦区
灌溉建议。本区域水资源匮乏,十年九旱,水浇地以节为主,冬小麦春灌1-2水,孕穗期补灌1次。旱地以蓄为主,采取抗旱蓄水保墒措施,促进稳产丰产。
水浇地:墒情不足至干旱的三类苗,在起身初期和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灌溉2次,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5-8kg。二类苗在返青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灌溉,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5kg。稠旺苗和一类苗在起身期喷施化控调节剂,控制旺长,拔节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进行灌溉。部分春季干土层较厚,旱情严重的麦田,应立即进行灌溉。孕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的麦田,及时灌溉。
节溉措施。本区域主要为渠灌区和井灌区,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一是渠灌区地面灌。采取短(窄)畦灌溉,每次灌水50-60m3/亩。二是井灌区地面灌。采取软管输水(小白龙)灌溉+畦灌,每次灌水30-40m3/亩。三是井灌区有喷灌设备的麦田宜少量多次灌溉,总灌水量20-30m3/亩,可结合水肥一体化少量多次进行灌溉追肥,亩施尿素5-10kg。
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
灌溉建议。返青-拔节期通常不用灌溉,但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时,应及时灌溉。扬花-灌浆期易出现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及时灌溉。遇到持续降雨,麦田出现渍涝时,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江淮5月易发生赤霉病,应注意防治。
节灌措施。本区域水源地多为山塘、水库、湖泊、江河等,发生旱情时,可采取软管输水(小白龙)+小畦灌溉,灌水量不超过50m3/亩。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微喷带、移动式喷灌,结合水肥一体化进行,少量多次灌溉施肥,每次灌水15-25m3/亩。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农民日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