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工业原料作物,许多地区将其列为高效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和扶贫优势作物。近年来市场需求旺盛,鲜食消费增加,加工利用稳定,为充分发挥甘薯在现代农业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和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促进甘薯产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0年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北方薯区
该区位于长城以南、淮河以北黄河流域,包括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等地。
1.选用良种,培育健康种苗。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和市场目标,选用适合当地发展通过国家登记的淀粉型和鲜食及加工型品种;建立健康种薯生产繁育供应体系,改变种植户传统的自繁自育自留种模式,提高脱毒苗普及率,杜绝选用带病毒、带茎线虫、黑斑、线虫病的种薯育苗,提倡高剪苗,苗床发现病株及时清除。严禁从南方疫区调用大田蔓苗头,防止蚁象、病毒病对北方甘薯生产的危害。
2.深耕改土,科学肥水运筹。春薯可在冬天深耕深翻熟化土壤,春季及早浅耕,随耕随耙,保住底墒。底肥以腐熟农家肥和成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鲜食甘薯尽量施用有机肥提高品质,肥料应用参考值为:每公斤土壤速效氮低于20-30毫克时,亩施纯氮5-15公斤作底肥,高于80毫克时可不施氮肥;每公斤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时,亩施五氧化二磷5公斤作底肥,高于50毫克时可不施磷肥;每公斤土壤速效钾低于3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20公斤,30-10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10-20公斤,超过150毫克时可不施钾肥。提倡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水+肥+药+膜”一体化综合运筹,注意各时期追肥应不超过总用肥量的20%。
3.适时栽插,构建适宜群体。根据品种市场定位选择适宜的栽插时间,淀粉型甘薯品种断霜后即可栽植,春薯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0日,提倡与淀粉加工企业联合适度规模化种植,订单生产;鲜食型甘薯可根据市场需求分期栽插,分批收获销售,避免集中上市;春薯苗百株鲜重0.5公斤以上,夏薯苗百株鲜重1公斤以上。栽插前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种苗基部15-20 分钟。栽插时一次性浇足窝水,封窝严密,保证全苗成活。栽插密度淀粉型春薯栽插密度为3000-3300 株/亩;鲜食型品种春薯栽插密度为4000-5000 株/亩;鲜食型品种夏薯密度适当增加到4000-4500株/亩。
4.加强田管,保证高产稳产。生育前期以促生长、早发苗、早封垄为重点,在封垄前后及时除草。生育中期以控制茎叶旺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为重点,必要时可根据地上部茎叶长势进行化学控旺。中后期以促进薯块膨大为重点,可根据实际,结合控旺,亩增施磷酸二氢钾100克。雨季注意防涝,排除田间积水。鲜食型甘薯可采用覆膜栽培、膜下滴灌等技术提高商品薯率,促使壮苗早发。
5.综合防治,防控病虫害。北方薯区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源地块种植;茎线虫病防治主要通过选择健康种苗、无病地块种植以及药剂封闭薯苗横截面等综合防控技术,杜绝超剂量使用剧毒农药;黑斑病防治从健康种苗抓起,苗床高剪苗,选用壮苗,栽插前浸苗处理;地下害虫防治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如田间设立黑光灯诱杀成虫,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等措施科有效防控蛴螬、金针虫。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几年甘薯南北种薯种苗频繁调用,导致南病北移和南虫北移现象日益严重,北方薯区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对南方病虫害(薯瘟和蚁象)的识别和防治。
6.产销对接,提高种植效益。密切关注市场行情,适度规模化种植,调整栽插期和收获期,避免盲目扩种造成集中上市,提高种植收益。加工用甘薯提倡与企业联合进行订单种植,做好原料市场供应;鲜食用甘薯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做好产品分级,采取分级销售、包装销售、贮藏后销售等措施,提高附加值。
二、西南薯区
该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北部甘薯主产区,以丘陵山地、小型地块为主,多雨雾、少日照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以麦玉苕为主的种植制度向多样化格局发展。
1.选用良种,培育种苗。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和营销方式等因素,结合多雨寡照特点,选用通过国家登记的优质专用甘薯品种。在2月中下旬选用表皮光滑、无病斑、中等大小脱毒薯块,采用温室大棚、电热温床、冷床双膜等方式及早培育健壮种苗,以利于早栽早上市。如需外调种薯,要提前搞好苗床制作、物资准备等工作,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调运时间,优先从本区域短距离调运专用种薯,尽量减少调运中的机械损伤,并及时高质量完成排种工作,减少种薯外露时间过长而腐烂。加强苗床土及薯块消毒,加强病毒病预防,对黄化皱缩、严重卷叶等异常苗要及时拔除销毁,防止甘薯SPVD和卷叶病毒病蔓延。以高剪苗方式采苗,减少薯苗带病风险。不主张从南方远距离调运大田蔓头苗,如确有需要,必须经严格检疫蚁象、茎线虫病等病害。
2.调优茬口,合理密植。鼓励特色作物与甘薯轮作或套种,减轻病虫害和连作障碍。可与甘薯轮作的前作主要有小麦、油菜、豆类、马铃薯、芥瘤菜等作物和蔬菜,收获季节一般在2-5月。鲜食豆类、榨菜等收获季节较早的前茬可优先种植鲜食型甘薯。前茬收获后及时抓住有利天气耕地、耙细、起垄、早栽。平坝地区推行大垄双行栽培,垄距一般100厘米左右,垄高25-30厘米;丘陵山地推行小垄单行种植,垄距70-80厘米,垄高25-30厘米。净作时鲜食类品种亩密度3500株左右,食品加工和高淀粉加工类品种亩密度3000株。与玉米、大豆、绿豆、烤烟、桑树、幼果林等套种时,亩密度可减至2500-3000株。特别注意前茬作物除草剂使用情况,如玉米专用除草剂烟嘧莠去津以及花生专用除草剂百垄通(甲咪唑烟酸)均会对甘薯产生药害。
3.合理施肥,优质高效。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参考轮、套种作物施肥情况,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适度增施钾肥。净作时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施肥原则,每公斤土壤速效氮低于20-30毫克时、亩施纯氮5-20公斤作底肥,高于80毫克时可不施氮肥。前茬作物为小麦、豆类、蔬菜等时可不施用氮肥。每公斤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时、亩施五氧化二磷5公斤作底肥,高于50毫克时可不施磷肥。每公斤土壤速效钾低于3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20公斤,30-10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10-20公斤,超过150毫克时可不施钾肥。套种时,参考套种作物施肥情况确定施肥种类与数量。鲜销类甘薯为提高商品薯率,提倡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4.加强田管,优化结构。栽后15天在晴天结合除草中耕松土透气,7月下旬至9月上旬注意抗旱,低洼易涝地块注意排水。根据地上部茎叶长势进行化学控旺或打蔓控旺,中后期以促进薯块膨大为重点,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控旺和防藤蔓早衰,亩增施磷酸二氢钾100克。
5.预合防控,防治病虫。对于蔓割病等无有效药剂防治的病害,要选用抗病品种、无病地块种植。对于黑斑病,选用苗床高剪壮苗,栽插前可用适宜药剂处理。推荐采用物理防治地下害虫,如田间设立黑光灯诱杀成虫,并适当结合高效低毒农药化学防治,有针对性地防控蛴螬、金针虫,防控斜纹夜蛾蚕食藤蔓,提高商品薯率。
6.适期收获,科学贮藏。对于鲜销甘薯要注意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加强培育经纪人,优化产品供销渠道。因地制宜建立不同模式的贮藏库,适当增加贮藏量。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做好产品分级,提高销售价格,增加产值。对于种薯用地块,要提前至10月20日左右晴天上午收挖、田间阳光晾晒,下午及时入库贮藏,避免机械损伤。加工用鲜薯霜降前收获完毕,并及时加工。
三、长江中下游薯区
该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安徽、江苏两省南部。
1.选好良种,优质专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选用通过国家登记的优质专用甘薯品种,未经登记的品种不推荐种植。优先选择抗性好的品种。鲜食品种尽量选择薯形好、结薯早、商品率高、干物率适中的品种为宜。食品加工中以休闲食品为主的,选择薯肉色适用、表皮光滑、产量高、干物率高的品种为宜,淀粉加工类主要选择高产高干物率品种。
2.种薯处理,培育种苗。可根据地域气候条件采取温室大棚、小栱棚等育苗方式,选用无病斑、中等大小脱毒薯块育苗,排种前进行苗床土壤及种薯消毒。加强病毒病控制,对黄化皱缩、严重卷叶等异常苗要及时拔除销毁,防止甘薯SPVD和卷叶病毒病蔓延;以高剪苗方式采苗,减少薯苗带病等风险。麦(油)后田,建立假植田,采用“两段法”育苗。种薯种苗调运,需经严格检疫蚁象、茎线虫病等病害,未经检疫的薯苗不可调运。
3.整地起垄,适时移栽。施足底肥,起垄栽培。黏土宜高垄(30-35厘米),沙壤垄略低(20-30厘米)。因地块、因种植目的不同确定合理密度。鲜食品种推荐大垄双行,淀粉品种推荐小垄单行;鲜食类增加密度(3200-4000株/亩),控制薯形求高效;加工类适当稀植(2500-3200株/亩),通过提高单株产量保高产。夏秋薯田、薯蔓短分枝多的品种密度可稍高,春薯田、加工品种、长蔓品种密度要低。生育期短、早上市的小薯型品种可降低行距适当密植。鲜食甘薯可分期栽插、适当密植、采取早收和分批收获、避免过度集中上市,要特别注重提高商品薯率。淀粉用甘薯应适当规模化种植。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水旱轮作,或与花生、玉米等旱作作物轮作,减轻病虫害和连作障碍。间套作甘薯应选用薯蔓较短的耐荫品种。特别注意前茬作物使用的除草剂对甘薯产生药害。
4.科学搭配,合理施肥。坚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腐殖酸氨肥,推广使用甘薯专用肥。按照减氮、稳磷、增钾,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施肥。肥料应用参考值标:每公斤土壤速效氮低于20-30毫克时,亩施纯氮5-15公斤作底肥,高于80毫克时可不施氮肥,前茬作物为小麦时要控制氮肥的使用。每公斤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时,亩施五氧化二磷5公斤作底肥,高于50毫克时可不施磷肥。每公斤土壤速效钾低于3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20公斤,30-10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10-20公斤,超过150毫克时可不施钾肥。为提高商品薯率,提倡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5.精细管理,优化结构。栽插时一次性浇足窝水,以促生长、早发苗、早封垄。鲜食用甘薯可采用覆膜栽培、膜下滴灌等技术提高商品薯率,利用地膜增温保湿的特性,促使壮苗早发,但干旱贫瘠的丘陵山地一般不盖膜。中期以控制茎叶旺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为重点,必要时可根据地上部茎叶长势进行化学控旺。中后期以促进薯块膨大为重点,可根据实际情况亩增施磷酸二氢钾100克。生长后期特别注意防涝,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食品加工和淀粉加工用甘薯应适当早栽提高单产。缓坡地区根据地形、坡度等选择适合的小型配套作业机械,地势平坦地区可采用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包括起垄机、覆膜机、中耕除草培土机、切蔓机、收获机等,提高田间作业质量,减轻劳动强度。
6.预防为主,防治病虫。前期杜绝栽插病毒苗,控制甘薯SPVD复合病毒和卷叶病毒危害;中期注意根腐病、薯瘟、蔓割病等无有效药剂防治的病害,要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地块种植。黑斑病可选用苗床高剪壮苗,栽插前用适宜药剂处理;茎线虫病可选择健康种苗及无病地块种植。后期鲜食用甘薯要特别注意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推荐采用物理防治,如田间设立黑光灯诱杀成虫,并适当结合高效低毒农药化学防治,提高商品薯率。
7.及时收获,分级销售。鲜食用品种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结合分期移栽分批上市。加工用甘薯可根据加工需求和品种品质最佳期确定收获时间段。种薯贮藏须在霜前完成收获。规范甘薯贮藏期农药使用,尽量选择生物制剂,保障食品安全。鲜食用甘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取分级销售、包装销售、贮藏后销售以提高销售价格增加效益;淀粉用甘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规模化种植,有序收获与销售。提倡机械化轻简收获。
8.调温调湿,分级贮藏。根据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贮藏方式。鲜薯提倡分级贮藏,种薯提倡38℃左右快速愈合后贮藏。贮藏库保持环境温度9-13℃、湿度85%左右,适当空气流动。切忌雨天、霜冻后入库贮藏。鲜薯可视市场行情随时出库销售。贮藏后期注意通气,防“焖窖”。
四、南方薯区
该区包括夏秋薯区和秋冬薯区。夏秋薯区包括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中北部,云南中部和湖南、贵州以及江西南部等区域。南方秋冬薯区包括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和福建南端以及海南全省区域。
1.选用良种,适时育苗。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种植目的、营销方式等因素,选用通过国家登记的优质专用甘薯品种,未经登记的品种不可推荐种植。甘薯育苗根据季节、地域的不同可采取温室大棚或露地育苗等方式。选用薯块表皮光滑、无病斑、中等大小接均匀的、具有原原种特征的薯块育苗,排种前进行苗床土壤及种薯消毒。为确保种苗健康,南方夏秋薯区可在2-4月份开始利用大棚或温室进行薯块育苗,南方秋冬薯区可在6月份开始整地露天育苗。
2.适时种植,合理密植。因地和品种的不同,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一般3000-4000株/亩。夏秋薯区利用冬闲田种植的,可在春雨来临前起垄,利用非冬闲田种植的,应在降雨间隙抢时起垄。在3月中下旬温度回暖时开始种植。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水旱轮作,或与旱作作物花生、玉米等作物轮作,以减轻病虫害和连作障碍,实现增产增效。
3.合理施肥,节本优质高效。坚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腐殖酸氨肥,推广使用甘薯专用肥。按照减氮、稳磷、增钾,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施肥。肥料应用参考值标:每公斤土壤速效氮低于20-30毫克时,亩施纯氮5-15公斤作底肥,高于80毫克时可不施氮肥。每公斤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时,亩施五氧化二磷5公斤作底肥,高于50毫克时可不施磷肥。每公斤土壤速效钾低于3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20公斤,30-100毫克时、亩施氧化钾10-20公斤,超过150毫克时可不施钾肥。为提高商品薯率,提倡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4.加强田管,提高商品薯率。栽插时一次性浇定根水,以促早发苗、早封垄。中后期以促进薯块膨大为重点,可根据实际情况亩增施磷酸二氢钾100克。生长后期特别注意防涝,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食品加工和淀粉加工用甘薯应适当早栽提高单产。缓坡地区根据地形、坡度等选择适合的小型配套作业机械,地势平坦地区可采用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包括起垄机、覆膜机、中耕除草培土机、切蔓机、收获机等,提高田间作业质量,减轻劳动强度。
5.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杜绝栽插病毒苗,控制甘薯SPVD复合病毒和卷叶病毒危害;根腐病、薯瘟等无有效药剂防治的病害,要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地块种植;黑斑病可选用苗床高剪壮苗,栽插前用适宜药剂处理;杜绝超剂量使用农药;鲜食用甘薯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防治尤为重要,推荐采用物理防治如田间设立黑光灯诱杀成虫,并适当结合高效低毒农药化学防治,提高商品薯率;南方薯区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止蚁蟓为害。规范甘薯贮藏期农药使用,尽量选择生物制剂,保障食品安全。
6.产销对接,适时收获销售。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采取分级销售、包装销售、贮藏后销售,提高销售价格,增加种植效益。
五、菜用甘薯
1.适当控制种植规模。菜用甘薯货架期短,选择距市场近的城郊种植为宜。田间采收劳动用工量大,应根据市场容量、劳动力情况适度规模种植,不宜盲目扩种。
2.科学选用专用品种。菜用甘薯专用品种具有耐高温高湿、耐病虫、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特点,是夏季“伏缺菜”的重要选择。根据各地消费习惯,选择具有茎叶生长快、再生能力强、茎尖茸毛少、无苦涩味、口感嫩滑等特点的菜用甘薯专用品种。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登记的优质菜用甘薯品种,未经登记的品种不推荐种植。
3.繁育健康种苗。根据品种结薯习性,菜用甘薯育苗分为薯块育苗和保护地保苗育苗两种方式。薯块育苗,保持苗床相对湿度80%、最低温度15-18℃,60%左右薯块出芽时床温保持18℃以上,超过35℃及时通风降温。薯苗高度15-20厘米时剪苗栽插。保护地保苗育苗,要在温室大棚保存植株,气温回升或加温条件下促进正常生长,剪取新发侧枝扦插扩繁。保护地保苗育苗特别要注意基础苗定期更新,不能连续多年使用。种苗繁育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薯块和土壤病菌传播,防止蚜虫传播病毒病。
4.合理安排种植。根据气候特点、设施结构性能、栽培模式、市场需求预测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安排适宜的种植期和茬口。露地栽培要避开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高发期,防止栽插期过于集中。设施栽培要注意按照目标市场蔬菜价格变化规律、当地冬春气候特点和不同棚室的结构性能,安排秋冬茬、冬春茬生产及品种结构,调控上市时间。
5.切实加强田间管理。选择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通气、富含有机质的地块,整畦起沟栽培,畦面宽度80-100厘米、沟深30厘米。以有机肥作基肥,选用茎蔓粗壮、老嫩适度、节间较短、叶片肥厚、无气生根、无病虫害、带心叶的顶端壮苗进行扦插,亩扦插密度垄作不低于8000株,畦作不低于12000株。成活后生长最适温度18-38℃,每天早晚喷水1-2次,苗长15厘米以上进行打顶促分枝。采用防虫网结合吸虫机和生物农药防虫,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6.适时修剪采收。菜用甘薯采摘期长,从封垄至收获薯块前半个月都可采摘。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分批采收,一般每7-10天可采收1次,注意防止叶片萎蔫脱水。上午10时之前为最佳口感采收期。采摘完茎叶的长蔓应及时修剪,保留20厘米以内的分枝,保证养分充足供应,促进植株分枝及新叶生长。还可通过清洗、漂烫、速冻等加工工艺措施,开发速冻蔬菜,延长市场供应期。
编辑:郝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