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中华千年蚕桑文化,提升青少年文化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以宣传蚕桑文化、科普蚕桑知识为苏州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氛围。6月5日,苏州市园艺站、吴江区蚕桑园艺站联合组织苏州市部分小学生在吴江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举办苏州蚕桑文化进校园暨“蚕桑丝语”研学活动。孩子们通过听、看、闻、触,深深感受到蚕桑丝绸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从一片叶、一根丝到精美丝绸制品的艰辛,通过了解蚕桑历史,体验蚕桑文化,感受苏州乡村振兴发展魅力。
同学们身着蚕娘服、手拎小篮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震泽太湖雪千亩桑园,近距离观察认识桑树,了解桑树外形特点和生长习性,学习如何采摘桑叶并体验桑叶采摘。随后,同学们来到文化馆,聆听讲解员讲解吴地千年蚕桑文化,了解苏州蚕桑业的起源和发展,了解蚕桑业与农户生活的关系,参观蚕标本、茧标本,学习蚕从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一个世代的发育过程,了解不同龄段的蚕宝宝生长特征及蚕茧的特点,了解蚕短暂而又充满传奇的生命历程。在养蚕室里,专业育蚕师还现场教授如何养育蚕宝宝,同学们接触蚕宝宝、感受蚕宝宝、给蚕宝宝喂桑叶,体验喂养蚕宝宝的乐趣。同学们还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采收蚕茧,体验这一独特的收获方式,感受收获的幸福和快乐,同时学习春蚕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最后,用自己采收的蚕茧开展创意蚕茧绘画,以蚕茧为画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独一无二的蚕茧画,感受蚕茧的魅力,收获一段别样的美妙时光,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每位小朋友还获得了“蚕桑丝语”活动定制证书。
苏州是全国著名的丝绸之乡,历来是中国丝绸生产和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享有“丝绸之府”之美誉。苏州种桑养蚕、纺丝织绸,世代相传,源远流长,是江苏省最古老的蚕区之一,是中国蚕丝业起源地之一,更是全国蚕桑丝绸生产的重要基地。据1959年吴江县梅堰袁家埭出土的黑色陶器上的蚕纹装饰考证,苏州蚕桑生产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有5000余年的历史。《苏州市志》记载,苏州地区自秦汉开始普遍养蚕缫丝织绸,到清代时生产规模达全国之冠,确立了“丝绸之府”地位。上世纪90年代起,苏州蚕桑产业由规模发展向精品发展转变。
据统计,全市桑园面积约3万亩,主要分布在吴江区,今年春蚕发种4475张,蚕茧产量约214吨,蚕茧产值约1000万元。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精品蚕业发展思路,认真做好“苏州蚕茧”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和保护、蚕种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蚕桑生产管理指导、智能蚕桑生产控制系统推广示范等工作,助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nyncj.suzhou.gov.cn/nlj/gtfy/202106/d656d4049df540a29e27ac5ffc563e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