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柚挂满枝头,柚农脸挂微笑。金秋九月,笔者在梅县区、蕉岭县等地的柚园骑行穿梭,一路上香味沁人心脾。
金柚是梅州“三宝”之一,已有逾百年的栽种历史,是梅州农业最大的主导产业。目前,该市金柚种植面积达70余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超45万吨,同比增长超20%。
然而,在城市化的大潮下,梅州金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诸多难题:人走光了,地撂荒了;产量高了,价格低了;种植分散,良莠不齐……这折射出梅州农业所面临的瓶颈: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如何让百姓切实增收致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同时,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加入合作社,牵手互联网,种植规模化……笔者在骑行中发现,近年来,梅州农业通过推进土地确权登记等改革探索,逐步引导农业向组织化、信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迁。
本期万里骑行看广东之蹲点调查,我们将透过梅州金柚,探访梅州农业转型背后的田园故事。
自从2013年加入合作社后,剪枝、施肥、套袋、采摘等都要严格按照合作社规定的标准操作。更为关键的是,合作社统筹销售。“到了规定采摘时间后,只需请上十几个工人,摘完柚子运走,钱就到手了”。
梅县区松口镇圩道上,布满了水果专业合作社,人们正忙着挑选、包装新摘的蜜柚。“每到采摘季节,只能请到50岁以上的高龄工人。农忙季节,一天100元—120元都请不到人。”松口镇大黄村已种柚子10年的饶雪佳表达了她的忧虑。
饶雪佳的担心并不无道理。笔者了解到,梅州农业人口有402万,每年春节一过,农村七八成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就选择外出务工。
2012年,梅州农业部门的调研结果显示,在经营队伍上,该市规模涉农经营主体4000余家,数量少、质量差,且90%以上以夫妻档、父子档、家庭作坊等为主。运作中,思路受限、人才紧缺、管理乏力等现象普遍存在。
为此,梅州市农业部门耗时两年对全市4000多家经营主体进行遴选、登记、编码、培训,按产业分类,于2014年6月底前全部组建成金柚、稻米、茶叶等12个协会,初步搭建起了农业产业组织化大平台。
梅州市金柚协会会长黎银安告诉笔者,目前,梅州市金柚协会会员达1200多人,其中企业会员60多个(家),覆盖该市种植面积、产销量的60%—70%。“协会的组建,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搭建了交流、协作平台”。
对于黎银安的说法,广东梅龙柚果股份公司的总经理肖健感触颇深。他告诉笔者,2013年,他们加入了梅州市金柚协会,通过协会,不仅让大家对柚果的标准化种植管理形成共识,还促进了协会成员抱团发展。肖健表示,该公司带动果农500多户,每年销售柚果500万公斤左右。通过发挥“聚合”效应,公司逐渐发展成集种植、加工、流通于一体的企业。
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表示,梅州农业开展大规模整顿整合工作后,不仅让原有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发展能力得以提升,而且成功吸引更多热衷农业的人员加盟。据统计,2014年梅州农业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64家,全市累计各级龙头企业50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累计3320家;新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36家,累计332家。
对农业生产的变化,种植散户黄永平深有体会。9月8日9时,别人家正忙着采摘柚子,黄永平却在镇上和朋友喝茶。“以往可没那么悠闲。”黄永平说,自从2013年加入合作社后,剪枝、施肥、套袋、采摘等都要严格按照合作社规定的标准操作。更为关键的是,合作社统筹销售。“到了规定采摘时间后,只需请上十几个工人,摘完柚子运走,钱就到手了”。
“互联网+”浪潮中尝甜头
罗建福的公司2014年入驻云电商生态城,在生态城二楼租了一个办公室。罗建福说,公司进驻生态城后,营业额增长了上百倍,这让他看到了电商的巨大潜力。
“今年全网销售目标是1000多万元,已在开始对接跨境电商。”梅州“木子金柚”合作社负责人李永生兴奋地说,去年,木子金柚线上的销售额已达到800万元。
“木子金柚”是梅州第一批搭上电商快车的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不仅与权威媒体合作,更拥有淘宝、京东等市场渠道。
像“木子金柚”合作社这样的经营主体,只是梅州农业市场拓展“战果”的一个缩影。目前。梅州各县农电商平台正在快速发展。在梅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目前一共有云电商等52家企业,2014年1月—9月,全区电商企业销售额达2.07亿元,税收268万元,同比增长20%和15%。其中,云电商生态城是其中的佼佼者。
9月7日,在梅县云电商生态城,客品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打包,公司负责人罗建福高兴地说,趁着中秋前的柚子销售旺季,他的店铺在网上做起了促销活动,“效果很明显,这几天每天要发出约2000个包裹”。
罗建福之前在深圳从事电子行业,早在2010年就开始接触电商,回到梅州后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品牌,2014年入驻云电商生态城,在生态城二楼租了一个办公室。罗建福说,公司进驻生态城后,营业额增长了上百倍,这让他看到了电商的巨大潜力。
目前,云电商生态城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商生态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是生态城未来工作的重点。
不过,笔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虽然不少果农都加入“互联网+”的浪潮,不过,农民能否真正地掌握网上营销的技巧,还有待检验。
农业渐与旅游业协同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不少农田打破了以田垄为界限的限制,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经营模式正在兴起。据统计,仅该县的三圳镇,目前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就有30多家。
9月13日,笔者来到了蕉岭县蕉城镇东山村的南北兴家庭农场。这是梅州市第一家家庭农场。“农场主”王锦阳正在家里与采购商签订合作协议。
1993年,王锦阳从农校毕业后,借钱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柚子,带领家族10多户亲戚专耕农场。当年,沙田柚在梅州尚处起步阶段,价格看好,农民大规模种植。
其后几年,柚子市场不稳定,王锦阳一度负债十几万元,“一气之下,把柚子树全砍了。”失望之际,王锦阳去了福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新品种红心柚。王锦阳判断,这种柚子会走红。回家后,他又借了几万元,全面种植红心柚。随后的发展印证了王锦阳的判断,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着眼延伸发展农村休闲旅游。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农村综合改革序幕。蕉岭县率先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改革,同时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2014年,蕉岭基本完成全县土地确权。同时,蕉岭还通过金融改革,解决农业信贷难题。
期间,王锦阳抓住机遇,注册家庭农场,并通过向农信社贷款,再次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周边村民的土地,扩大金柚的种植规模。他告诉笔者,今年预计可收获柚子22.5万公斤,除了15万公斤走订购渠道外,其余的主要通过电商销售,或与深圳的企业合作推销,“走高档路线的可卖到50元一斤。”另外,农场还采取预订模式,客户可提前预订一棵树的柚子。
离王锦阳农场仅几公里远的福北村,是蕉岭县新农村连片示范区,笔者走访发现,通过土地流转,不少农田打破了以田垄为界限的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管理集中化、精细化,生产经营模式正发生改变,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经营模式正在兴起。据统计,仅该县的三圳镇,目前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就有30多家。
“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三大要素的改革,是破解梅州农业发展瓶颈的关键点。”刘玉涛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