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王可依)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ATPC,以下简称“贸促中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共同主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协办的2018年农业贸易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国际组织和国内农业贸易领域专家进行了交流,国务院相关部委、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部分国家驻华使馆农业官员、行业协会管理人员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围绕“农产品市场和多边贸易体系”“农业政策和全球粮食安全”“农产品系统和市场的动态:政策框架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和“科技创新对农业部门的影响”四个主题展开,包括嘉宾主旨演讲、专家评论和开放性讨论等环节。今年是贸促中心与上述国际机构第十次联合举办该研讨会,旨在推动农业多边贸易政策的完善,并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谢建民在开幕式中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是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之一。中国未来将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扩大进口,欢迎各国企业到中国来开拓市场、寻求伙伴。
贸促中心主任张陆彪表示,这次研讨会处于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中国即将举行首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农业农村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业农村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变化都为此次关于多边贸易角度下的农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提供了新的框架。
OECD农业食品贸易市场司司长乔纳森·布鲁克斯(JonathanBrooks)回顾了农产品市场过去十年的演进,并分析了其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乔纳森指出,粮食价格在2008年到2014年间曾经历巨幅波动。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是不稳定的,供需关系和贸易状况都会影响政策的不确定性,比如原油价格、新兴市场、生物燃料、食品和健康政策、农作物栽培政策等。但整体来讲未来十年粮食的价格波动不会太大,将保持可持续增长的趋势。
FAO贸易与市场司经济学家乔治斯(GeorgiosMermigkas)在发言中引述了FAO上月的报告,其关注的正是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以及农业贸易的影响。平均温度增高、平均降水量增多、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病虫害的损坏可能加大等因素都会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粮食价格波动,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甚至使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何秀荣在评论时呼吁,各国农业政策协调发展十分必要,各国应优化多边贸易体制的结构,共同努力,维持多边体系稳定。
ICTSD高级农业项目经理乔纳森·赫本(JonathanHepburn)指出,全球农业市场正面临着新挑战,贸易领域逐渐紧张,会对农业多边合作产生壁垒效应。乔纳森强调,为满足全球各个市场的发展需求,使得农产品、农业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应格外关注如何提高政府效率,和如何制定综合性、可行性的国际政策。乔纳森认为这次会议是一个深化理解、提供多边合作机会的平台。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介绍了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效,以及中国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带动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质量链和价值链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