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单位栏目简介
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紧邻汉口中心城区,地处武汉中环、外环之间,距汉口火车站7公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8公里。由于位于长江汉江航道、京广铁路、汉渝铁路、京珠高速、机场高速、沪蓉高速十字交会处,因而成为武汉连接全国东、南、西、北地区的主要物流通道,成为各种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汇聚的首选区域,也是科技创业的首选之地。
2000年,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正式授牌,成为武汉市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鼎足发展之势,奥地利梅勒电器率先入驻,随后,台湾大朋电子、台湾华城电机、台湾士林电机、烁森生物、晶科信息、盛华晟科技等一批高新企业纷至沓来。
如今,在3平方公里的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内,已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新兴能源、印刷包装等四大产业,逐步建成辐射武汉城市圈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近年来,东西湖区雄踞武汉九省通衢地利,抢抓国家中部崛起机遇,围绕建设“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科技人才集聚地”的目标,高标准建设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不断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意产业、研发服务机构,促进信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促进全民创业、企业自主科技创新。2009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81亿元,科工贸总收入20.1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1亿元,4年实现翻番。
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负责人介绍,园区正在向“科技创新、科技生态”的“海峡科技城”快速迈进。未来几年,园区将以“百万方”创业城为平台,抢抓台资企业向中部地区转移机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使之成为中部地区具有东西湖特色的科技创新示范区。
盘点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高科技产业项目集聚壮大,知名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使海峡科技产业园、海峡创业服务中心双双晋升国家级。目前,创业服务中心可供入孵企业直接使用的场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孵化企业500多家,53家高新企业在此实现“雏鹰变雄鹰”的腾飞,为社会提供实际就业岗位7000多个。
由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兴建的海峡科技创业城、万安科技创业城、大学生科技创业城、国际企业中心、国际医药研发中心、武汉NEC超级计算中心暨研发园区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陆续推进,形成一个“百万方”创业城集群,被市政府评为“全民创业示范基地”。
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为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城,建成36万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70栋,引进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80余家,涉及高科技电子、医疗器械、精密制模、汽车配件、纸品包装等行业,销售收入每年均以25%的速度增长,已成为武汉周边城市企业抢占武汉市场先机的桥头堡,其模式已被武汉市城市圈中部分城市所克隆。
腾笼换鸟 海峡科技产业园金凤群栖
日前,位于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的海峡科技创业城,主体建筑已全部完工,进入绿化施工扫尾阶段,7月将初交付使用,可容纳100多家企业,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签约进驻。
这个为企业提供创业平台和研发平台的“园中园”,由5栋高楼组成,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占地仅35.59亩(约2.3万平方米)。
海峡科技产业园负责人介绍,到2015年,产业园将集聚高科技企业1500家,研发中心50个,而产业园占地仅3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空间非常有限,必须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创新思路推进优化空间布局。
2000年,在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启动区的基础上,国家科技部和国台办批准成立“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当时产业园拥有企业用地1650亩,一批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待建的非高新科技项目占了大头,未建成面积不到500亩。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国家启动宏观调控,东西湖进入调整期,急需进行产业升级。
2005年5月,东西湖区决定,产业园实行相对独立管理。
园内社会职能,实行属地管理。园区内的绿化、道路、市政、环卫,通过市场化方式交给专业公司承担。
产业园中,几家小型食品、饲料企业占地400多亩。2007年开始,这些企业在园内的扩建项目一律未获批准。此后,产业园管委会协调几家科技含量较低、投资强度不高的项目退出产业园,置换出土地200多亩。
3个物流项目2003年签约,已征地140亩,尚未落户。产业园管委会协调这些企业转入“物流园区”。一家农场在园区有一块40亩土地,2002年引进一家印刷企业,一直尚未动工。经考察,这一项目不符合产业园规划。产业园管委会决定,收回土地,安排符合规划的项目入驻。
采用“腾笼换鸟”方式,10多个不符合规划项目被一一迁出,腾出土地近600亩。
2008年,《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将园区部分工业土地调整为研发用地,用于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此后,区政府主导,企业投资新建了海峡科技创业城、万安科技创业城、大学生科技创业城、国际企业中心、国际医药研发中心、武汉NEC超级计算中心暨研发园区等6个重点项目,为入驻企业搭建平台,形成由45栋高楼组成的创业城集群,占地仅350亩,成为远城区产业园集约发展的典范。
投资25亿倾心打造“百万方”创业谷
近年来,东西湖区以土地集约节约为突破口,通过发展楼宇经济承载企业,向“空间”和“高度”要效益。目前已吸纳投资25亿元,启动了6个重点项目,形成一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创业城集群,建成后将吸纳1000多家高新企业入驻。
海峡科技创业城:
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建设5栋18—25层高楼,主要为8+1城市圈企业总部基地、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提供服务。项目于2008年4月开工,今年4月完成主体工程,7月交付使用。
万安科技创业城:
项目总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建设5栋高楼,主要为省市中小高新企业创业提供办公、营销、配送等综合服务。项目于2008年11月正式动工,目前进行基础部分施工。
大学生科技创业城:
项目总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建设5栋高楼,主要为电子、软件、创意等产业提供研发、办公、生产及经营服务。项目已在办理各种建筑施工手续,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动工。
国际企业中心:
项目总投资2.7亿元,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建设5栋高楼,主要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集产品研发、办公、生产及孵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科技服务平台。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动工,预计明年底建成。
国际医药研发中心:
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建设8栋高楼,主要为医药企业提供研发、办公、生产及配送等综合服务。项目施工方案已审批完毕,预计今年8月开工。
武汉NEC超级计算中心暨研发园区:
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由17幢楼宇组成。由湖北田丰实业与日电(NEC)信息系统公司合作建设,是全国第一家由外资参与投资的超级计算中心,项目建成后,年税收达1亿元。目前,项目正在办理用地手续,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开工。
孵化器飞出“金凤凰” 53家企业从创业中心腾飞
统计表明,建成9年来,海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入驻孵化企业500余家,其中,53家成功毕业。
2001年,海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成立之初,孵化场地仅有60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孵化场地3万平方米,可容纳100多家企业同时入驻孵化。如今,创业中心已由初创阶段迈向全面发展,这得益于优惠政策和多元资本的融入,也得益于产业园自身的发展。
近年来,东西湖制定“入驻企业享受税费减免”等14条优惠政策,省、市科技局、区政府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科技项目研发与应用,孵化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民间资本也来参与建设“孵化器”。浙江五洋建设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与产业园“牵手”,在园内兴建1.4万平方米的2号孵化基地。
武汉金鸿公司的“万安科技创业城”项目已经动工,武汉誉景实业的“国际医药研发中心”已完成施工方案审批……
民间资本“搭窝”,优惠政策“供暖”,以海峡创业中心为龙头,一批专业孵化器出现、成长,催生了数十家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企业孵化成功。
晶科信息开发出高精度、小公差的石英晶体,其产品全部返销日本,年创汇500万美元,成了一只“金凤凰”。
海德龙仪表成功孵化3年,研发出光纤液位计,销售额达20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长兴电器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格瑞生物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势头迅猛,这些都是创业中心孵化的企业。在创业中心毕业的53家企业,如今大都在产业园内安了家,成了园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去年,维斯第医疗器械等18家孵化企业落户,年增税收500万元。
9年来,产业园内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亿元,创税2亿,成为拉动园区乃至区级经济的重要力量。
独占鳌头 城市圈80余中小企业抢滩东西湖
2002年,银湖公司创办武汉中小企业城。由于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圈边缘,已成为武汉周边城市企业抢占武汉市场先机的桥头堡。
去年,为其拓展新空间,东西湖区决定,将中小企业城划归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管理。
目前,中小企业城已建成36万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70栋及配套的公寓楼,接纳80余家企业入城,其中有50多家来自仙桃、天门、汉川、应城等地,产品涉及电子机械、精密制模、汽车配件、纸品包装、服装用品等行业,去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
东西湖区是武汉的西大门,是武汉城市圈地区承接武汉经济辐射的重要节点。来自武汉周边的一些企业表示,利用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的资源集聚优势在中小企业城内兴业,为它们借助武汉优势做大做强企业提供了方便。
来自汉川的硚鑫制冷设备公司想划10亩地,在东西湖找了几个地方都未能如愿。这一项目太小,对方都不愿意谈。2005年,公司与中小企业城协商:由中小企业城提供5000平方米的厂房,硚鑫分期付款购买,每年付700万元,两年付清。厂房现成,还可腾出700万流动资金,公司很快入驻,开工生产。如今硚鑫制冷每年40%的速度强劲增长,今年销售额预计近5000万元,比去年增长近1倍。
武汉昊诚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来自咸宁,研发中心以前在北京;为扩大生产,在中小企业城落户。中小企业城一个月为其办完落户手续,两个月建成3000平方米厂房……入驻中小企业城后,企业生产经营场地比先前扩大好几倍,生产的高性能锂电池通过了美国UL认证,欧盟DE认证,环保ROHS认证,每月出口达30余万只,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城这样的地理位置,为周边企业提供了对接武汉的据点;这样的服务,为中小企业节约了前期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助他们冲破发展瓶颈。
如今,海峡产业园正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进中小企业城西扩工程。根据规划,五年内,中小企业城将建成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入200家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达万人,力争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