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与丙氨酸对环江香猪肉质、氨基酸组成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8—33 kg的环江香猪16头(公母各占1/2),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丙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外源添加1.7l%的L一丙氨酸(等氮对照) ,精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外源添加O.83%的£一精氨酸和0.88%的米糠。试验期为45d。结果表明:与丙氨酸组相比,精氨酸组瘦肉率显著提高(P0.05) ,脂肪率和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 P0.05) ;肝脏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 P0.05) ;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 ,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 。上述结果提示,饲粮中适宜水平的精氨酸可提高环江香猪瘦肉率,降低脂肪率,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从而改善部分肉品质指标。
关键词:精氨酸;环江香猪;肉质;抗氧化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肉类产品在人类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大。在数量供应满足需要后,人们对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优质猪肉的生产应运而生。因此,如何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改善猪肉品质,一直是养猪生产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由于抗生素、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畜产品中出现药物残留,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因此,研发绿色、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势在必行。由于肌内脂肪含量与皮下脂肪厚度的遗传相关性不强,因此,可通过营养调控手段增加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提高猪肉品质。以前的研究认为,前期限制猪饲粮中氨基酸的供给,后期能表现出补偿生长,且提高胴体品质。L一精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碱性氨基酸,不仅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原料,而且也能通过其代谢产物在动物机体营养代谢与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饲粮中添加精氨酸能够刺激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增加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氧化,显著提高肥育猪的瘦肉率,显著降低脂肪率,从而部分改善肉质。环江香猪是我国著名的小型地方猪种,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肉质优良等特点。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江香猪的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方面,关于肉质及抗氧化功能的研究则鲜有报道。此外,由于环江香猪长期以饲喂粗饲料和青绿饲料为主,目前尚无统一的饲养标准和科学的饲料配方。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与丙氨酸对环江香猪肉质、氨基酸组成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研发高效的环江香猪专用饲粮配方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制定环江香猪的饲养标准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基础饲粮
参照NRC( 1998) 推荐的猪营养需要并结合陆川猪的饲粮配方配制本试验基础饲粮,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略)。
1.2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饲养试验在广西环江县东兴镇某香猪养殖场进行,时间为2009年10月11日至2009年11月25日。试验选用16头体重为28—33 kg的环江香猪( 公母各占1/2),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丙氨酸组在
基础饲粮中外源添加1.7l %的L一丙氨酸(等氮对照,因为丙氨酸既无毒性,也不是内源性精氨酸合成的底物,还可以被机体的多个组织分解代谢),精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外源添加0.83%的L一精氨酸和0.88%的米糠。试验期为45d,每天饲喂2次(08:00和17:00),日饲喂量为香猪初始体重的3%,自由饮水,其他按猪场计划进行免疫和常规管理。
1.3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
试猪饲喂45 d后,称取空腹体重,全部颈动脉放血处死,收集血液,肝素抗凝,3 000 r /mi 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分割胴体,量取背膘厚、眼肌面积,称量胴体重、肌肉重、脂肪重、皮重和骨重,并分别计算背膘厚、屠宰率、瘦肉率、脂肪率和骨骼率;采集肝脏和背最长肌,一20℃保存,用于实验室分析。
冷冻干燥待测背最长肌样品,常规方法测定其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干物质含量;血浆样品于4℃解冻后,每l mL血浆样品中加入2.5 mL 7.5%的三氯乙酸,涡旋混匀后4℃、17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用L一88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日立公司)测定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将肝脏或肌肉干燥样品磨碎后,精确称取0.100 0 g,加入10mL 6 moL/L的HCI。110℃消化24 h,定容至100 mL后取l mL用双蒸水稀释10倍,0.45/μm滤膜过滤后取l mL同上法测定其中氨基酸的含量;用生化试剂盒( 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测定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羟自由基和丙二醛的含量。
1.4数据处理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用SPSS 16.0软件进行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饲粮精氨酸与丙氨酸对环江香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由表2(略)可见,与丙氨酸组比较,精氨酸组环江香猪的平均日增重和瘦肉率显著增加( P0.05) ,脂肪率显著降低(P0.05) ,料重比和背膘厚也有降低趋势( P0.05) ,平均日采食量、屠宰率、骨骼率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变化(P0.05) 。
2.2饲粮精氨酸与丙氨酸对背最长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由表3(略)可见,与丙氨酸组比较,精氨酸组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 P0.05),粗蛋白质、粗灰分和干物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P0.05) 。
2.3 饲粮精氨酸与丙氨酸对血浆和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4(略)可见,与丙氨酸组比较,精氨酸组肝脏中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 ,血浆和背最长肌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 0.05) 。
2.4饲粮精氨酸与丙氨酸对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略)可见,与丙氨酸组比较,精氨酸组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 ,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 。
3讨论
瘦肉率、脂肪率和背膘厚均是反映胴体品质的主要指标,肌内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与猪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风味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与丙氨酸组相比,精氨酸组环江香猪瘦肉率显著提高15.0%,脂肪率及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4.6%和35.1%,提示饲粮精氨酸对环江香猪的胴体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与Tan等的报道一致。精氨酸组料重比和背膘厚与丙氨酸组相比分别降低15.3%和22.0%,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本试验的重复数偏少有关。精氨酸对胴体组成的改善效应可能主要与其对营养素代谢的调控作用有关。精氨酸是机体合成一氧化氮(NO) 的唯一底物,能使机体NO浓度增加,而机体合成的NO能促进脂肪组织的脂解和脂肪酸氧化作用,从而减少体脂沉积。精氨酸还能通过肌醇和甘油磷酸胆碱发挥作用,增强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和沉积以及脂肪的降解,进而改善胴体组成。精氨酸也可能通过诱生生长激素(GH) 效应改善胴体组成。GH能够调节机体大部分组织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核酸的代谢,适宜水平的精氨酸可提高机体的GH水平,进而促进动物肌肉的生长,减少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数量、种类和比例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尤为重要。与丙氨酸组相比,精氨酸组肝脏中缬氨酸、丝氨酸、亮氨
酸和异亮氨酸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5.5%、14.4%、16.6%和23.3%,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肝脏是蛋白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且能促进体蛋白质的合成,而体蛋白质的合成则需要肝脏先将肠道吸收的氨基酸储存起来,然后逐渐释放到血液中。再由血液运送到外周组织中去。精氨酸组肌肉中的大部分氨基酸( 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虽然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说明精氨酸对环江香猪肉质的改善作用并不体现在氨基酸种类和量面,因此,氨基酸指标不足以作为判断饲粮精氨酸对环江香猪肉质影响的绝对标准。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羟自由基和丙二醛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组织的氧化一抗氧化平衡状态。过氧化氢酶的功能是催化细胞内过氧化氢分解,防止膜脂过氧化。丙二醛含量可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间接反映细胞受损伤的程度,可作为反映肉类食品在贮藏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与丙氨酸组相比,精氨酸组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220.0%,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34.9%,说明精氨酸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这可延长猪肉的保质期和货架期。据报道,L一精氨酸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过氧化物的释放,改善脂质过氧化反应。此外,精氨酸代谢生成的NO能够维持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器官的缺血缺氧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也可能对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4 结论
饲粮中适宜水平的精氨酸可提高环江香猪的瘦肉率,降低脂肪率,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从部分改善其肉质。
参考文献(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901040;30928018)
Tags:饲粮精氨酸与丙氨酸对环江香猪肉质、氨基酸组成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