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了这么多地方,听到的都是农户贷不到款,农场贷不到款,银行不良率高,金融不愿做三农领域业务,做三农也只是赚个政治分,然后有国家补贴。
这里面也有农村金融的背景,农村的情况比较复杂,三农里面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有小微企业或者大中型企业,农村有组织比如合作社、村超市,农民有个体农户、家庭农场等等,而历史原因导致农民没有合适的抵押物,联保形式又是被验证过失败的模式,所以农村金融一直是个大老难问题。
当前的现状,小微或者农村的信贷,差不多在1分2厘~1分5厘左右,也就是15%~20%上下;然并卵,这些信贷的不良率,平均也在20%左右。所以,你可以想象:为什么传统金融机构不敢做了?换做是你,你也不敢继续做下去。
无论是涉农银行的三农贷款业务,还是金融机构如信托、TCL金融、海尔云贷,或者是初入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都绕不开对农村金融的风控。各家的方法都不同,有的是依靠政府和担保下去,但是人力成本高做不了小单;有的是依靠牌照,为龙头农企坐坐通道业务;有的是利用高利率和当地的渠道代理,来覆盖高风险。
但如果要认真分析,农村金融的风控其实有三个关键点,掌握了这三个点,就能够有效的把控风险,当然做好了才能真正的控制风险。
信息透力
第一是信息透力,因为农户和农场、农企大多还是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所以在三农金融链条中,谁掌握信息越多、谁越能够承担风险或者控制风险。我把它称之为信息透力,其实就是信息透明度,而在信息透力方面,离个体农户最近的是村官或者村里的超市店,再远一点的是乡镇里面的服务商或者服务体系,再远才是银行或者金融机构。
这就意味着银行反而掌握的信息最少,从而它的风控自然就风险最高,而对于天天厮混在一起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农户的村主任,他的风控自然相会相对最低,所以谁信息透力最强谁来进行风控。
产业链位置
第二是产业链的位置,要获得信用,或者信用付,农户和合作社、农场就要要参与到大型涉农企业(比如宜化的农资龙头企业、中粮的粮食加工企业、雏鹰农牧的养殖加工企业等)的价值链条中,参与到这些核心企业的价值链条中,你就有了信息流或者资金流,或者商品流,这样你就因为可能是二度三度甚至四度关系的往来数据和交易,获得了产业链里面的信用。
如果你只是孤家寡人,那么很难有相对的企业给你带来的信用。由于产业链位置有远有近,所以,一个看这个农户有没有参与到一个龙头农业企业为核心链主的价值链条中,再一个看谁在这个链条中离农户最近?谁离农户最近谁来进行风控。
风险处置
第三是风险处置。有信用就有风险控制,风控必然少不了催收、兜底或者变现处置,对于三农领域的风险一般就是变现处置。在风险处置上,谁离得最近谁就最有优势。比如农户的土地经营权证,质押给银行最终坏账进行风险处置,这些土地对银行毫无用处;但是,如果先质押给村里的村官或者大户,一旦坏账就流转到村长或者大户,这些土地对于离得近有能力处置的人则变得有价值。所以,风险处置的位置和变现能力,也很关键。
对于农村金融而言,如果从第一和第三点来看,选择一个离农户最近的金融“代理人”非常关键。这个代理人,一则采集信息和掌握动态,二则可以就地进行处置和变现。只有有了合适的代理人,才可能把农村金融搞起来。
而从第二点来看,农村金融要让农户参与到更多的价值链中。农村的产业链,有农资产业链、农机产业链等等,还有农村超市消费的价值链,这些不同的价值链中的数据和上下游关系,可以很好的为农户建立起信用模型以及产业链的信用付的基础。
农村的超市进行数字化,每个农户的消费数据、便民服务的缴费数据等等,可以为农户建立一个初步的信用模型;而农户的农资消费和使用、农机的购买或者租赁等等,结合上下游的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等等,则再产业链里面占据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则有可能成为具有产业链信用的节点。
所以,解决三农金融的问题,产业链金融可能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你自己一个人站在那里,和你在一条流动的价值链洪流中,这是完全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