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松钟振宇
随着灾区产业逐渐恢复,对劳动力需求量增大,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也在提高——
切片
农民工王海涛返乡后的经历
培训→考试→拿证→上班
3月8日,江油市春寒料峭,彰明镇福田村彰明小学建设工地却热火朝天。68位农民工学员正在这里接受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建筑工种实践操作考试。
春节期间,这68位农民工已接受了劳动保障部门为期7天的建筑工种技能提升培训,来自福田村的王海涛就是其中一名学员,此前,他已通过了理论考试。钢筋工操作考试结果公布,王海涛过关。“这样,我可以拿到钢筋工中级技师资格证了。”
王海涛长期在建筑工地打工。今年春节前,他回老家福田村过年。大年三十,镇劳保站的成人技能培训老师贺发友邀他参加建筑工种培训,“免费培训,又是市上组织的,很正规又能学到东西,我当然感兴趣。”王海涛说。曾列俊是王海涛的同学,这位泥瓦匠冲着“只要通过考试,就能拿到中级技师证书”来的,他说,这是国家级的职业等级证书,“在这里,技术工种一天挣130元,打杂的一天挣60元。”
王海涛已决定暂不离开江油,“对口援建工业园区最近新开了几个建设项目,在招收技工,拿到中级技师证书就可以上岗了。”王海涛很感谢政府对农民工的扶持,“通过培训,我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找工作更有底气了。”
措施
建立科学适用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今年春节前,河南省对口援建工业园区扩大项目建设,向江油市就业保障部门提出招工条件,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熟练技术工人。围绕江油市灾后产业发展规划,机械加工维修业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对机械加工技工的需求量大增。
为应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变化,我省加强相关技能培训。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困难企业待岗人员、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技能提升等培训。江油市设置了汽车修理、电工、焊工、美容美发等培训专业,依托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聘请工人技师为实训教师,“一带一,手把手”地传授技能。
通过培训,劳动者素质大大提升。“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机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灾区各地正在探索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机制,以及职业培训项目化运作模式。
就业者说
长城钢铁公司职工马波:
我原来从事轧钢操作。地震后,长钢停产,我在家等待转岗就业。后来,我参加了江油市就业部门与我们公司组织的转岗就业技能培训,系统学习了电工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今年1月,我在公司重新上岗,工资比原来提高了。希望类似的技能培训多一些,让我们的就业空间更广更宽。
Tags:技能培训对接灾区产业发展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