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瘫痪疾病在其各日龄中都均有发生,主要在15~20日龄期间,在该阶段肉鸡的发病率在2%~5%之间,死亡率能高达5%。其实疾病、饲养管理不当等均能引起肉鸡瘫痪,现将肉鸡瘫痪的常见原因叙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营养性因素 12~16日龄是鸡的腿骨(胫骨)发育高峰,此时如果营养不均衡,极易出现瘫痪。
1.维生素B1缺乏症 病初表现为食欲降低,肌肉麻痹,不能站立,头向后伸呈观星姿势,剖检可见皮肤发生广泛性水肿。
2.维生素B2缺乏症 病鸡生长慢,羽毛粗乱,以跗关节着地,脚跐向内弯曲,足跟关节肿胀。后期两腿叉开卧地。
3.锰缺乏症 雏鸡多发,常见于2~10周龄的鸡。病雏生长受阻,骨骼畸形,跗关节肿大变形,腿垂直外翻,不能站立和行走。
二、饲养管理因素 环境条件不良、垫料不勤更换、只注重保温而忽视通风等是大多数腿部疾病的诱因。
三、疾病因素 凡能引起鸡腹泻的疾病,都能引起肉鸡瘫痪,如:肠毒综合征、病毒性关节炎、痛风症、滑液囊支原体、球虫病、新城疫、饲料隐藏霉菌等。腹泻、排料样粪便导致鸡只营养不良,腿软无力而无法站立。
1.新城疫(ND) 病鸡常出现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此病由于外观症状、剖检病变较明显而易于诊断。
2.马立克氏病(MD) 此病多发生于2~3月龄的鸡,但1~18月龄的鸡均会发病。当发生神经型马立克氏病时,病鸡开始只是走路不稳,逐渐发展到一侧或两侧腿麻痹,严重时瘫痪不起,典型症状是呈现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大劈叉姿势。病鸡肌肉萎缩,爪子多弯曲。本病还伴有肿瘤、瞳孔边缘不齐、身体消瘦、胸骨薄如刀刃等症状,较易确诊。一般在1日龄免疫,发病后无太大治疗价值,建议及早淘汰病鸡,加强管理。
3.传染性脑脊髓炎(AE) 病雏大多在1~2周龄出现神经症状,最初表现为行动迟钝,继而表现为雏鸡不愿走动而蹲坐在自己的跗关节上,或出现一侧或双侧腿麻痹,有时在腿、翼、头部可见明显的阵发性震颤。剖检变化不明显,个别鸡小脑水肿,腺胃肌层有小灰白区。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将病鸡隔离,给予舒适的环境和充足的饮食,注意消毒。
4.球虫病 病鸡粪便呈水样稀薄,长期稀便造成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失衡。病鸡表现为共济失调,昏迷抽搐。解剖可见肠道有斑点状慢性出血,肠壁扩张、松弛肥厚和坏死。防治一般以药物为主,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抗球虫药,两种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效果更佳。由于球虫病易引发肠炎,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关于肉仔鸡球虫病的疫苗,可视饲养条件、免疫时机等因素酌情使用。
5.滑液囊支原体(MS) 病鸡被感染的关节、爪垫肿胀,跛行,常伴有胸骨囊肿,饮食欲下降。解剖可见发病的关节内有粘稠的乳酪状白色渗出物。本病多见于4~12周龄的鸡,环境条件不良可令病情加重。该病可垂直传播,种鸡应定期检疫,接种疫苗。治疗可用泰乐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注意提高饲养水平。
6.病毒性关节炎 4~7周龄的鸡多发,更大周龄的鸡也可发病。病鸡表现跛行,小腿肌腱肿胀,有的断裂,伴有皮下出血。剖检跗关节或肘关节含有黄色或血色渗出液,预防可在种鸡开产前接种病毒性关节炎灭活疫苗,发病后无有效治疗方法,建议对症治疗。
7.葡萄球菌感染(关节炎型) 某些疾病或人为因素是发生葡萄球菌病的诱因,如刺种免疫、外伤、饲养管理不善等。病鸡关节肿胀,呈紫红或紫黑色,有的破溃,并形成黑色结痂,有的鸡出现跐瘤,脚掌肿大,有的鸡跐端坏疽、干脱,解剖关节囊内有浆液,或有黄色脓性或浆液状纤维素性渗出物。治疗可用磺胺类药物,个别鸡可肌注庆大霉素。
四、防控措施
1.对症治疗 若是疾病引起的,需要解剖、诊断,确诊后再对症治疗。
2.保持营养均衡 维生素含量要丰富,但不可过量。对于0~3周龄的仔鸡,每公斤日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D的含量应保证在250~400国际单位,可定期少量投喂含维生素A、维生素D丰富的多汁新鲜饲料,如胡萝卜、南瓜等。
3.创造良好环境 鸡舍要保持通风、卫生、干燥,垫料要松散、防潮、定期更换。饲养的密度要适宜,4周龄后,每平方米饲养肉鸡不超过10只。采用少喂勤添的方式投料,增加鸡啄食和运动时间。在转群、疫苗接种时应尽可能减少应激,防止惊群,尽量避免捕捉鸡。
4.分段控制营养 在饲养前期(3~4周龄),要使鸡长好骨架,促进骨骼发育,防止体内脂肪堆积。为此,要加强运动,增强其体质。要控制饲料中代谢能的水平,或根据需要限量饲喂,控制脂肪堆积,可定期抽查体重,及时调整日粮水平。5周龄后,加速育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