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血便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为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及某些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炎及下痢,在临床上常见有粪中混血、粪外被血、粪后泻血、血水粪等。血液可为鲜红色,也可为暗红色。有血丝、血块、血条等。
症状
1、脾胃虚弱型
脾统血,使之不流溢于血管之外,脾虚不能统血则发生便血,表现粪中混血,粪为黑粪,粪外被覆血液,血为暗红,可有血块、血条。体温正常或稍低,体质瘦弱,食欲废绝,可视黏膜苍白。鼻端发凉,鼻镜干燥,精神沉郁,心音弱,呼吸浅而快,尿少色淡。若先粪后血,血色暗黑,病在胃与小肠,乃因胃肠虚寒,脾阳不振,不能摄血。
2、大肠湿热型
若热邪过盛,积于大肠,则迫血妄行,患犊有时起卧,回头顾腹,鼻镜干燥,体温较高,气促喘粗。粪便带血,呈鲜红色,尿黄,口色赤红,舌苔黄腻,脉沉数而涩。
治疗方法
1、脾胃虚弱型
宜温中健脾,养血止血。用黄土汤加减治疗:甘草10克,干地黄10克,白术10克,附子10克,黄芩15克,灶心土50克,阿胶10克,熟地10克,首乌1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黄芪10克。水煎取汁,候温灌服,1剂/天,连用3剂。若有腹胀加大黄、莱菔籽、厚朴;若发热烦躁、舌苔焦干,呈热毒内陷危象者,加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2、大肠湿热型
宜清湿化热,凉血止血。用槐花汤加减治疗:槐花(炒)10克,侧柏叶10克,荆芥穗10克,枳壳20克,大蓟10克,棕板15克,丹皮20克,栀子20克,生地20克,黄芩20克。水煎取汁,候温灌服,1剂/天,连用3剂。胃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肝火旺盛者加龙胆草;阴虚者加麦冬;气虚者加山药、牛膝、山萸肉;大肠热盛加黄连、大黄;下血较多加地榆、云南白药。
3、便血严重,阳气虚脱
应以补气回阳为主。治用上药。同时可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复方生理盐水50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毫升,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毫升,8万国际单位庆大霉素8支,止血敏20毫升,VK310毫升,地塞米松25毫克,病毒唑12毫升,肌苷1.0~1.2克,混合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2~3天。有的病畜在便血基本消除后,于排粪后流出少量鲜血,可能为直肠出血,用5%明矾溶液200毫升灌肠,以收敛止血。肠道炎症较严重的,可灌服磺胺脒10克,小苏打粉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