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青木关镇,是我市首批建设的市级特色小镇之一。
这个小镇如何建出特色?
“生态农业与文化底蕴相融合。”青木关镇党委书记王弘维说。
精选“食材”烹一锅“特色菜”
如同烹调一样,特色小镇的建设,是要“烹饪”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菜”。
“要做好这道菜,首先得找准自己独有的特色。”王弘维说。
那么,青木关独有的特色是啥呢?
“美丽的青木关,有水又有山……”这首唱了上百年的民谣,是青木关的一大生态特色。
青木关就在缙云山脉下的一道山谷里,其与璧山接界的地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重庆第一关”之称的关口;青木关的水,除一条纵贯镇中心的小溪河外,镶嵌在镇边的青木湖,犹如一面镜子,把缙云山脉倒映在湖中。山脚下,还有一眼日出水量可达上千吨的温泉。
青木关的文化底蕴,更为独特。
抗战音乐文化,是青木关特有的文化,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学院遗址就在这里。抗战时,重庆作为陪都,国立音乐学院就设在这里,之后的一大批中国音乐名人以及《康定情歌》等一批广为流传的作品,都从这里走出来。
三线建设文化也是青木关的一大文化特色。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中,有3家上海的仪表厂搬到青木关山沟里来。如今还保存完好,在缙云山脉沟里的原川仪十六厂的老旧厂区,承载着三线文化的底蕴。
除这两大文化特色外,青木关还有一项值得挖掘的文化特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闻名全国的养生酒文化——五加皮酒文化。加入中药等配方酿制出的这一果酒,曾获全国金奖。
独特的生态与文化底蕴,是青木关有别于其他小镇的特色。
特色融合激活休闲旅游
在青木关镇关口村的联庆山沟里,有一座文化庄园。这座乡村旅游庄园除了接待游客吃住外,还配套有健康养生的文化活动。
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有利用当地山泉水建的游泳池,游客在清澈见底的泳池里一边游泳,一边欣赏着缙云山上的美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全身心的放松。
这山沟的出口,就是位于国道319线上的一座关口,乃是有“重庆第一关”之称的青木关关口。在这里,有明代一位将军写下的“石壁血书”遗址,有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学院的遗址。
“这就是生态与文化相融合的休闲旅游景区。”王弘维说,“这个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就是休闲旅游。
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休闲旅游,也在生态观光农业中得到了展现。
在青木关城镇的外边,有千余亩的花卉苗木基地。花木掩映中,有一座渝西庄园,每天都有来自邻近的重庆大学城等地的游客。
生态与文化相融的休闲旅游,已开始在这特色小镇中渐渐热起来。
深度融合让特色更凸显
青木关镇的特色小镇建设,正走向生态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从青木镇城镇边的温泉,往北向缙云山上,有一条几公里长的山区公路。在这条山区公路沿线,有保存完整的三线文化的载体——原川仪十六厂旧厂区,有已经建成的跑马场,有韵味十足的石老翁等。
“我们已经规划好,准备把这条线打造成一条文化与生态深度融合的特色旅游线。”王弘维说。
在这条线上,除原有的森林以外,花卉基地、特色果园、梅花鹿养殖场等特色农业园将科学地布局其中。而原川仪十六厂这“三线文化”的载体,则将作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被开发出来。
这条线及周边总共10余平方公里,通过青木关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发展,再与森林、温泉、特色生态观光农业相融合,将成为主城区内一个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景区。
在文化与生态深度融合过程中,青木关的青木湖与当年全国独特的五加皮养生酒文化,也是一对可有机融合的“姐妹”。
酒厂的旧址就在青木湖旁边,而青木湖周边,是青木关规划的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区。养生酒文化的挖掘发展,与休闲养生有机地融为一体后,无疑会为休闲养生产业增加养生文化内涵。
文化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使青木关小镇的特色,更加凸显出来。
文 记者罗成友
【记者感言】
找到并利用好“特色点”
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好,把人流聚拢来。
特色小镇的建设,重在利用自己的特色,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镇和特色产业。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首先是要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
要对自己的特色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特色进行科学分析,寻找出真正与众不同、能够充分利用的“特色点”出来。
其次是要用市场的眼光来利用好自己的“特色点”。
找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只是第一步,而如何运用特色来发展有特色的产业,打造有特色的城镇才是最重要的。而这,则更需要站在全市及更高的层面、科学地布局产业。不然,只会浪费了自己的特色,做出经济和社会效益都不佳的产业来。
记者罗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