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就外出打工,经过几十年的辛苦打拼,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有钱人。如今已有千万资产的他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投入500万元办起了乡村农家乐,不仅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还解决了当地的村民就近就业,他就是开州区镇安镇镇安村二组、现年44岁的返乡创业人士张毓平。
16岁外出打工
近日,在西瓜地带领村民摘西瓜的张毓平忙得不可开交。现年44岁的张毓平,是当地享有名气的有钱人,但28年前,他却是一名一贫如洗、为了生活四处飘泊的打工仔。
28年前,16岁的他,跟随家乡的打工族辗转到广东、浙江,当了一名毛线工。手脚麻利的他尽管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有时甚至长达13个小时,每月却只领取600元不到的工资。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他把辛苦挣来的钱,留50元在身上,其余都全部寄回家,给父亲治病、补贴家用。
“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总有种飘泊不定的感受,更何况也挣不到多少钱,也发不了财。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自己当老板,即使是全赔了,我可以重来,毕竟自己才30岁。”张毓平暗自下定决心。
2003年,在外打工14年,已到而立之年的张毓平,怀揣着从乡亲们那里借来的7万元,来到了宁夏银川开了一家中档中餐店。请不起师傅,他自己干;请不起服务员,他的妻子做。尽管每天起早摸黑、熬更守夜,勤耕苦耙,但一年辛苦下来,却没有任何效益,甚至没有收回一分成本,2004年春节,张毓平还向别人借了2000元才回家过了年。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第二年,生意就开始好起来了,每个月的收入可观,我不仅还了7万元的债务,还有了一定的积蓄。”张毓平讲起自己的生意好转,脸上顿放光彩。
42岁返乡创业
2015年5月,在宁夏开中餐厅的张毓平只身回到老家——镇安镇镇安村二组,他要在家乡开一家像模像样的农家乐,一是解决乡亲就近就业,二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因为在他困难的时候,父老乡亲曾帮助过他,他要回报他们。于是,他以每年每亩900元的流转费,从乡邻手中流转了150亩地,经过2年的时间,一个集休闲、娱乐、垂钓、住宿一体,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淘溪河山庄拔地而起。
“我1多亩地流转给小张,每年有900多元的流转费。我又在他这里上班,包吃包住,每个月有1100元的工资,一年加起来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我脱贫没问题了。”村里59岁的贫困户张前华笑呵呵地说。
“我的地流转给他,有流转费。平时我在城里打工,他生意好的时候,我就在这里做零工,每天可挣100元,一个月可挣1000多元。这里打工离家近,他对人又好,我们都愿意在他这里干活做事。”70岁的村民彭范桂说起张毓平就赞不绝口。
“这里离城区近,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特别是玩耍的项目多,因为门前就是桃溪河,不仅可以划船、骑沙滩车,还可以观看刺激惊险的飞车表演,而且还可以采摘西瓜、掰包谷、摘李子。”居住在汉丰街道安康社区的袁金芝表示。
“投资的500万元,目前一分钱都没收回来,现在所有的费用,全靠宁夏那边寄回来,那边挣钱,这边用。”张毓平说,只要自己带领村民努力干,终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