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合作社种植的盆栽精品蔬菜有茼蒿、冰菜、生菜等,一盆卖15元,草莓50元一斤。”近日,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国强告诉笔者。
蔬果有如此高的身价,跟它的栽培技术分不开。姜国强说,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技术,蔬菜、水果的病虫害非常少,既减少了农药对果蔬的污染,也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烂在地里的萝卜
2010年,32岁的姜国强来到大观镇,承包120亩土地种植蔬菜。
毕业于四川理工大学化学系的姜国强,曾在重庆一家有机肥公司当销售。工作中积累了大量蔬菜种子、化肥等方面的经验,姜国强有了种植蔬菜的念头。
2009年,他辞职后,来到了大观。
创业之初,基地里的所有事情姜国强一手操办,自己去买种子买肥料,自己在田间地头打理田坎、开挖水渠、找工人耕田……
“第一年,种植的5万公斤萝卜成熟了,收割最忙的时候,3天3夜没有合眼,田里收菜,农贸市场卖菜,就这样奔忙。”姜国强说,那段时间,真是站着都能睡着。
姜国强说,刚开始,萝卜的销量很不错,但后来就有问题了,因为市场上萝卜供应量太大了,只能靠低价战术,别人卖2角5,他只卖2角,但销售还是不理想。最后,一些萝卜无奈地烂在了地里。
这件事对姜国强触动很大,让他认识到,只有种植高品质的蔬菜,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于是,他着手提升蔬菜基地的科技含量。
种在盆里的蔬菜
之后的时间,姜国强未再扩大种植面积。而是在基地运用一项项农业技术:配方施肥、生物杀虫、水肥一体……
其中,他实施的新技术包括:丝瓜密植栽培技术,黄瓜嫁接高产连茬种植技术,酸化土壤改良技术示范与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他与中国农林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合作,种植包括荷兰丝瓜、法国南瓜、袖珍黄瓜、袖珍莴笋等蔬菜新品种。
比如,他种的丝瓜,是从荷兰引进的“翡翠”丝瓜,在南川并不多见,这种丝瓜最大的特点就是比一般的丝瓜长,最长的能达到60厘米,颜色艳丽、个长肉厚,亩产可达4000多斤,他种植了40多亩丝瓜,单季效益达4万元。现在,他的丝瓜已经成为基地重要的特色产品。
“近年来,盆栽蔬菜开始火起来,我们也在赶这趟潮流。”姜国强说。
姜国强介绍,盆栽蔬菜是按盆种植,根据种类不同,每个盆中装有6-8棵蔬菜。
盆栽蔬菜采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种植不使用农药、化肥、保鲜剂、激素的健康蔬菜。每盆蔬菜的销售价格15-20元不等,生长周期越长,售价也就越贵。
这些蔬菜送到客户家里后,每两天浇一点儿水,还可以继续生长10天左右,让客户每天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初露头角的“智慧”
去年,姜国强投资30多万元,完善了监控系统、智能喷灌系统等。
他介绍,基地44个摄像头将几十个大棚的数据传输到中控室,方便准确控制整个基地。
“这些摄像头可以观测风速、温度、菜地里的病虫害,通过监控,一目了然,这就是智慧农业带来的便利。”在基地的总控制室里,姜国强指着监控画面对笔者说。
姜国强打开手机,调取了一个摄像头,用手指点击,这个摄像头就听话地转动。
“即使我出门在外,也可以遥控种菜。”姜国强说,系统可记录和传输农作物的各种生产环境数据,实现远程种植。
他和农技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实时监测每一株作物的状态,及时调整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指标,再通过水肥一体系统,轻松搞定管理工作。
姜国强说:“这套系统更大的作用在于,专家也可以通过摄像头远程指导我们种植,这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
姜国强说,下一步,基地将打造体验式农场,实现农旅融合,另外,产品方面,还可以根据客户对品种的特别要求,进行蔬菜个性化种植与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