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当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巫溪县胜利乡洪仙村村民姜元付家时,夫妻俩正忙得不可开交。
姜元付在家洗衣服,陈永香在厨房煮刚摘下的大蒜根。姜元付洗的是外孙女的尿布、罩衣,陈永香摘大蒜根是为熬水给外孙女洗澡。
原来,今年姜家大女儿在正月初二生下孩子,5斤4两。春节期间,一家人都围着这个小宝贝忙活。
这次,是重庆日报记者3年里第三次来姜家回访。每年都有些新变化,今年的变化特别大。
第一年
他还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困户
2015年12月31日,当重庆日报记者第一次来到姜元付家时,他刚从隔壁的老屋搬进了新房子。
老屋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逢雨便漏,墙壁多处裂口,有的裂口可伸进拳头,为挡住寒风,姜元付找来报纸塞进裂缝。
那时的姜元付46岁,妻子和大女儿都有疾病,小女儿读小学一年级,还有个80多岁的老父亲要赡养,他一个人挣钱养活全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困户。
当年,依靠政府的易地搬迁扶贫补助和差异化补助,姜家在老屋附近修了新房。新房只有一层,基本没有装修,夫妻俩和老父亲同住一间屋,两个女儿挤在一间连窗户都没有的水泥屋里,进了屋连转身都困难。但新房不漏水、没裂缝,比老屋好了太多,一家人对房子很满意。
搬家后,当地政府除为他规划了养羊、养猪等脱贫项目,还为他安装了3KW分布式小型光伏发电站,所发的电由国家电网收购,收益归他所有。
有了新房,有了猪崽、羊羔,还有了光伏发电带来的“阳光”收入,姜元付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第二年
他成了县里的光伏发电“状元”
一年过去了,2016年12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再次来到姜家回访。
这一次,姜元付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两件喜事。
一是他的大女儿订婚了。原本生病的大女儿经过治疗,不但病情好转,还经人介绍,与隔壁堑场村的小伙子冉来军定下了亲事。过了年,两人便要办喜事,姜家为此特意杀了3头猪,备下了整整600斤肉。
二是苦了一辈子的他竟当了回“状元”。原来,小型光伏发电站的发电量除受日照影响外,管护也很重要,每天擦洗发电板上的灰尘就能多发电。那一年,姜元付每天勤擦勤洗,安装在他家楼顶的光伏发电站一年内共发电3620度,年均发电量荣膺该县3KW分布式小型光伏发电站发电“榜首”。按照当年每度0.98元的收购电价,仅光伏发电一项,他家便收入3548元。
其实,那年重庆日报记者还从村干部口中知道了一件喜事:因养猪、养羊和在外打工的收入超过了当年的贫困线标准,姜家脱贫了。
第三年
他家“三喜临门”
2018年2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第三次来到姜元付家。这一次,姜家的变化可大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一楼一底的小楼房。和上一年连墙漆都没刷的一层平房相比,小楼房外墙贴上了漂亮的瓷砖,屋顶盖上了青瓦,既干净又漂亮。过去没装修过的堂屋现在贴上了护墙砖,正中贴着大红“囍”字。一楼姐妹俩挤过的水泥卧室已经变成了冲水式厕所,新盖的二楼有单独的客厅和4个卧室,家里每个人都有了独立的房间。
姜元付说,去年大女儿结婚后,他和女婿将原先的平房加盖了一层。翁婿俩一个出材料钱、一个出人工费,将房屋装修得漂漂亮亮。这是姜家今年的第一桩喜事。
更让一家人开心的喜事便是有了外孙女,外孙女的到来给了一家人莫大的欢乐,整个春节就在小家伙的哭闹声中开心地度过了。
第三桩喜事是盖新房。上门的大女婿是堑场村的贫困户,家里还住着土坯房。如今,他用政府的易地搬迁补助和差异化补助紧挨着姜家盖了间平房,年后就要开始装修了。
尽管加盖房屋和装修欠下了不少钱,但姜元付却不愁这笔债还不完:“我和女婿都在外打工,家里也有固定收入来源。今年加把劲,肯定能还上欠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