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汤艳娟)近日,巫溪县中梁镇中梁村河坝坪,海拔近千米的大山里,一派忙碌景象。10多户村民背来的一篓篓野生猕猴桃,被装箱打包发往重庆主城、成都、武汉等地。
野生猕猴桃在山区并不罕见,但贫困村巫溪中梁村却率先瞄准这一野生资源,让深山里的野果果变成了“金果果”。
如今,中梁村建起的800亩野生猕猴桃生产保护基地,不仅防止了生态资源遭到破坏,还实现了绿色产业持续发展,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道路。
5万株野生猕猴桃藏深闺
中梁村位于大巴山深处,幅员面积约30平方公里,海拔从630到2260米,山大坡陡、沟壑纵横、耕地稀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过去,村里几乎没有成型的产业,有91个贫困户,是巫溪县1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6年夏天,巫溪县要求每个贫困村都因地制宜发展一项特色产业,这可急坏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黄玉春。正愁眉不展之际,他偶然听闻大山里有不少野生猕猴桃树,这让他欣喜不已:何不将中梁村打造成野生猕猴桃保护基地、乡村旅游采摘园呢?
驻村工作队找人作了粗略统计:全村共有野生猕猴桃树5万余株,任其自然生长,每年大约能产30余吨野生猕猴桃,年产值约20万元;可一旦经过人工管护,年产量可达50余吨,质量也同步提升,总产值可超50余万元。
为防止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同时发展绿色产业,中梁乡在发展野生猕猴桃产业时,采取不挪树原址改造的方式进行。即:在林间找到果树后,先用镰刀清理周边的杂草,然后对野生果树进行剪枝、搭架,不施加任何化肥,保证野生猕猴桃的绿色品质。
“一起努力,把野果果变成‘金果果’!”黄玉春率领驻村工作队说干就干。
顿时,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一方面,要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大家抱团发展,将野生的猕猴桃树开发出来;另一方面,要找技术专家、找投资企业、找相关部门,打通发展野生猕猴桃在技术、管理、销售方面的障碍。
组建专业合作社统一运营
近3个月快马加鞭的努力,中梁村团包山碧园野生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中梁村村主任、合作社社长陈官才介绍,为促进野生猕猴桃产业实现有效发展,由专业合作社对所有果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按约统一分配收益。按计划,合作社对基地采取集中连片打造与分期打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其中,集中打造新建社、新明社、中梁社片区及五星社张家河坝、茶坪社、东风社、中梁四社片区。
一时间,村民纷纷拿起镰刀、锄头上了山,深入密林寻找野生猕猴桃树,就地为猕猴桃树除草施肥、修枝搭架。
短短半年时间,村民就改造了400多亩山林,为5000多株猕猴桃树进行管护,采摘了6万多斤野生猕猴桃,卖了近25万元。
第二年,驻村工作队趁热打铁,发动村民又改造出400多亩山林,新管护8000余株野生猕猴桃树。
去年底,考虑到一部分生长位置偏远的野生猕猴桃树管理难度大、产量不高,黄玉春又号召村民把这部分果树移栽到山下大田里,并请来技术专家现场指导移栽。
就这样,4万多株野生猕猴桃树下了山,安“家”在了100多亩大田里。
“这100多亩下山的野生猕猴桃树,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3年后,每株可年产猕猴桃100斤以上,亩产最低都将达3000斤。”陈官才说。
今年猕猴桃产值将超50万
陈官才向重庆日报记者算了两笔账:按目前专业合作社制定的2元/斤的保护价计算,村民每移栽1亩野生猕猴桃,至少可获得收入6000元。另外,村民还可以每股1000元入股专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共获得收益13万余元,每股分红2000元以上。
2社贫困户姚世兵此前一直在外务工,去年得知村里发展野生猕猴桃产业后,带着妻儿一同回到老家,先后清理出野生猕猴桃树150多株进行管护。今年,他家产果2500多斤,收入5000多元。另外,他作为团包山碧园野生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成员,预计还可获得分红3000元。
“去年来,全村有90多户村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其中贫困户有50多户。我们的计划是,要让其他20多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加入进来。”黄玉春说,“接下来,我们还要改进获益方式,让更多村民能长期受益。这样,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上去了,贫困户就不担心脱贫后返贫的问题了。”
据初步估算,中梁村今年野生猕猴桃产量将达10万斤,目前合作社已收购8万余斤。下一步,中梁村将申请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注册“俏中梁”野生猕猴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