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自家种植,原生态安全放心”。在同江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线下体验店里,专门有一块区域展出了精准扶贫产品,记者随手拿起一种杂粮产品,产品包装上便写着这样一句话。它来自同江市临江镇合兴村,这是同江市“千米万园”电商扶贫产品。循着扶贫产品上二维码的信息,记者来到了合兴村。
小园杂粮“触网”卖出好价钱
合兴村贫困户段立新今年48岁,患病身体弱,和患有脑瘫的儿子一起生活。在段立新家,同江市口岸管理办公室派驻合兴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于鹏飞告诉记者,段立新是第一批参与到“千米万园”项目的贫困户。段立新说,去年4月,工作队提供了芸小豆种子,他房前屋后种了1亩多地,秋收的时候工作队帮着回收,卖出了7元一斤的“高价”,以前随行就市卖一斤不到3元钱。这是因为段立新家的杂粮“触网”了,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今年他又种了芸小豆,等着精挑之后销售。
于鹏飞介绍,合兴村村民房前屋后面积都很大。利用同江市开展“千米万园”电商扶贫项目的契机,去年合兴村有40户农户参与到“千米万园”项目中,其中有20户贫困户。段立新家卖了200多斤杂粮,增收近2000元。村民李玉柱去年种了2000平方米黑豆,黑豆网销,卖出了高价,村民纷纷效仿。
合兴村距离同江市120公里,本不具备地缘优势,但电商走进乡村,让小园里种出的精品粮,卖出了好价钱。于鹏飞说,农家小园按照绿色有机的方式进行种植、养殖,在千米范围内不施化肥农药和激素类药物,产出品由同江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验室进行安全监测,产品种、养可溯源。今年合兴村“千米万园”杂粮还走上了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展销周,卖出了1000多斤,收入近万元。眼下,合兴村村民正在集中挑拣杂粮,打包装,这一季的小园杂粮又要“上网”了。
“千米万园”走进千家万户
同江市有85个行政村,1234户贫困户参与了“千米万园”生产经营,实现销售收入170余万元,带动全市50%的贫困户增收。这其中,贫困户施洪森夫妇,种玉米、养鸡、养猪,年增收1万多元;贫困户段大娘的红小豆卖到了江浙一带,去年年增收2600元;贫困户边兰兰做起了村级合伙人,每年增收2000元。
2016年5月,同江市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成功,同江市从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电商培训、物流配送、农产品上行、电商扶贫六大方面着手建设,自建跨境电商平台“洋葱头”,本地电商平台“两国e城”运行成果显著。同江市形成跨境电商、大型电商、特色电商和本地电商四位一体格局,易淘村级服务站覆盖每个行政村,电商思维深入人心。电商扶贫连接你我,“千米万园”走进千家万户。在“两国e城”电商平台首页,记者看到同江“千米万园电商扶贫献爱心,我们在路上的”营销页面。
同江市扶贫办主任庞云涛介绍,“千米万园”扶贫项目,通过开展杂粮种植、畜禽养殖、手工制作、农家小厨等多种经营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综合销售,循序复制推进万个小园搭网创收。由帮扶单位春季提供种子、仔畜,由帮扶干部监种监养、溯源、鉴证管理,由乡镇负责包装运输,村级服务站点解决物流,电商平台对接市场,针对无庭院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庭院种养区域,党员干部和帮扶人代工进行统一种养,实现了“庭院经济+电商”,“致富带头人+贫困户”,“传统企业升级+贫困户”等模式,促进贫困户增收。
打通网销最后一公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同江市实施“千米万园”电商扶贫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的农家小院一万个,种植蔬菜、杂粮、杂豆等特色有机食品,养殖笨鸡、笨鹅、笨猪等家禽产品,打造优质农家产品品牌。为了让小园农副产品达到销售标准,同江市采取“帮扶人+贫困户1+12”的模式,保障电商应用技能落地生效。
为了打通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江市建立网络,完善乡(镇)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建成村级服务站点56个,在建11个,实现村级电商网点覆盖率80%以上,规划遍布全市的物流配送线路,“千米万园”产品免费配送城区,解决了农村配送问题。
庞云涛介绍,利用电子商务产业园和跨境电商孵化器平台,设立扶贫产品专柜免费展示销售,在“37秒易淘商城”、“两国e城”等电商平台免费策划设立扶贫专区,实现网络推广销售。同江市通过“千米万园”,探索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标准化,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注册了“千米万园”商标。记者董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