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旱保水栽培技术分析
1.1完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能力
经济林栽植工作中,抗旱保水栽植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中,主要的发展方向为完善土壤的基本结构。研究显示,在水土条件较差的干旱地区,采取科学的施肥方式对改良土壤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机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内部结构,改变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组成,保障经济林健康生长。若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和营养元素处于平衡状态,则土壤的抗旱能力也能够得以显著提升。
1.2改变地表蒸发条件,减缓土壤的蒸发
改变地表蒸发条件能够地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也能减缓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一般而言,该技术主要分为3种作业模式:薄膜覆盖、秸秆覆盖、套种覆盖。
薄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于春季,每年的2~3月份,大部分经济林地区均为大风干燥的天气,这时采取薄膜覆盖在树根下,能够很好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对林木所处的周边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
秸秆覆盖技术应用时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保障,一般选择杂草和树叶等作为技术的重要载体,将其覆盖在树根和地表的附近位置,这样就使得树木的根系与空气的接触大大减少,从而起到了控制水分蒸发的作用。在覆盖前应进行深翻和浇水处理,后进行桔梗覆盖,并根据林木生长要求喷洒适量的农药,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
间作套种覆盖是在幼龄树木周边套用其它农作物,其能够在树木成长和成熟过程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用粮食作为补水供应的有效前提,改善树木的水土状况。
二、抗旱保水栽培技术的应用原则
在应用抗旱技术时,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技术的适用性,还要选择耐旱性较强的品种。抗旱林木虽然具有非常好的抗旱能力,但是其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每种经济林都有不同的品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抗旱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种植经济林时要重视对环境的勘察,综合多个因素选择最佳的品种,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树种。
三、抗旱保水栽培技术的应用方式分析
3.1重视整地栽培
应用抗旱保水栽培技术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种植质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土壤加以处理。种植时应采取措施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从而使水分得以充分利用。因此,在经济林种植中,必须要做好整地工作。常用的整地模式有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以及水平沟整地。(1)鱼鳞坑整地通常是指以当地的山坡或水源流动的方向为基础,采取垂直设计方式,进而进行经济林的种植,该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2)水平阶整地一般应用在地势较为平坦且土层较厚的经济林种植区,该方式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因此,对水土流失也有非常好的控制效果。(3)水平沟整地主要的作用是截留降水,该方式能够改善土壤的渗透能力,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控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这种方式一般应用在经济林抵抗间歇性干旱中。
3.2合力开展聚集式栽培
根据经济林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深栽,能够有效改善经济林的抗旱能力。采取聚集式的林地种植模式可有效抵御风沙的侵扰,同时,还能提高林木成活率,这种方式还可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生长情况较好的经济林而言,在干燥的自然条件下,可以采用修剪手段控制蒸腾作用的影响,这种方式也是保水的一个重要手段。若树木内的水分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会不断增强,所以,林木对水分的吸收也会更为充分,保证了林木根系的水分供应。
3.3采用密植栽培方式
在很多干旱经济林种植区,当地的降雨量非常少,这也成为了影响经济林生长的一个关键要素。采用合理密植技术能够改善林木的养分供应,在密度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具体特征,将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树木自身的抗旱能力作为基础,提高经济林管理和维护质量,这也是保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程。这一方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更为丰富,进而为提高经济林产量提供优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