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资讯信息
农副商城
网上互动
农产供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贵州铜仁柳阳村女村官风采一束
时间:2009-04-14 15:24:16来源:作者:孟丽
  铜仁柳阳村   在铜仁市柳阳村,记者找到了快人快语的女支书杨召娣。“我们柳阳村人均年收入只有600元,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很多老百姓与外界的联系较少,所以经济发展落后于别的村。要想改变贫穷的现状,必须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不仅让外面先进的东西走进村子,还要让老百姓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按照这个发展思路,杨召娣首先从建设基础设施着手,千方百计争取到3万多元资
金将进城的交通要道加宽、铺平,2002年汽车才开进了柳阳村。接着她又争取资金4万多元建设了两个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500多人、200多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为了让村民增长见识、拓展眼界,每到节假日和农闲时节,村里分期分批组织村民到外地旅游、参观。2002年重阳节,杨召娣组织村里老年人参观大兴机场,这些一辈子生活在穷山沟、没见过飞机的老人看到飞机起落时激动得热泪盈眶。84岁高龄的曾莲英老人说,要鼓励儿孙努力致富,争取让她坐回飞机飞上天。2002年,杨召娣在铜仁市文广局争取到两台卫星电视接收器,使该村家家户户都能看3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交通、信息改善后,村民们现在干劲十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非常强烈!作为一名女支书,给群众多办实事很有光荣感!”杨召娣如是说。   都匀联芒村   水泥路延伸至寨中央,村子里修上了垃圾池,安上了路灯,公共地带还种上了桂花树。都匀市大坪镇联芒村乡亲们说,这些都是村支书吴培芬上任半年来办成的。“你要是早半个月来,这条水泥路还没有呢!”村民潘红香说。
  走进村支书家,吴培芬正忙着料理她家的牛。“去年年底开始喂,已经催肥3头卖了,现在还有5头牛1匹马。”吴支书丢下手中的活说,“现在我们村里喂牛的人多得很,我带你们看去!”
  大坪镇党委副书记周祥伟说,吴培芬是去年7月都匀市村级党委换届时上任的,是镇里惟一的女村支书。她上任才半年多一点就让村里变了个样:一是带领村民实施退耕还茶280亩,当年就为村民带来5600元和4.2万公斤粮食的收入;二是发展反季节蔬菜,该村2003年反季节蔬菜种植突破了160亩,比2002年增加100亩,为村民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周祥伟说:“村里的项目多是吴支书去争取的。联芒村通村水泥路现在修了700米,80吨水泥全是她到市里一个个单位去努力要来的。”
  吴培芬一边带我们一家家地看农户养牛的情况,一边和我们攀谈,“我们在全镇建成了第一个规范化的牲畜养牛点,建设了1520平方米的牛舍,成立了养牛协会,申请到41万元的资金来发展养牛。”
  走在联芒村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每走进一家,在院坝里都碰上正在忙着斩草喂牛的人。村民文忠明一家3口人,就喂了8头牛。“我们村现在喂养3头牛以上的就有20多户。”文忠明说。
  “现在全村人口1454人,养牛已达到800多头,我们要争取在村里实现牛比人多!”吴培芬笑着说。   普定老马台村   灵巧的双手编出簸箕、花瓶、箩筐……
  在普定县城关镇老马台村,家家户户勤于编织。
  这手中的活路让村民收获希望,体会劳动的快乐。村支书陈恒芬也体会着这快乐,不过她的快乐多了一份,那是给村民的。
  陈恒芬不仅手艺好,还想着法子把自己的“产品”变得好看,有特色,卖的价钱也高些。今年她想设计一些新的款式,比如小花篮、拖鞋、挂件等,先做好了样子,找好销路,再让村子里的人一起做。
  “全村169户人家,606人,基本上都会这门手艺,每个星期产5000只编织品,每年人均收入1300元左右。”
  3月3日,与陈恒芬随处走随处看,幽静的村庄里,四处是沙沙的竹篾声响。陈恒芬说,全村上到79岁的老人,下到10岁的小孩,个个是编织的巧匠,90%的人家都在从事竹器加工。
  100多年前,老马台村的祖先就开始了竹编,但是后代没有很好地延续,老工艺几乎失传。后来陈恒芬在村里当起村支书,自家先编织,然后带动起村民一起编织。
  慢慢地,只要一放下手中的农活,老马台的人就习惯把竹子拿在手中,编织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从简单的簸箕、背篼,到复杂的花篮、挂件等艺术品。
  老马台村的编织品一直供不应求,从外地来的订货商早早地来村里等着,产品一放手,就抢着拿走了。记者在村里闲逛时,就在村民王明效家看见了专门从安顺旧州来收货的杨启刚。
  陈恒芬虽是初中文化,却能居安思危,她说:“虽然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但市场瞬息万变,要发展新的产品来适应市场需求。”
  记者在城关镇政府得知,陈恒芬是老马台村第一个买微机的人,她要上网,给村里的编织品找寻更多更宽的销路。   大方杉坪村   “肯定是我们蔡主任骑摩托载人来抬电杆了。”听着远处“隆隆”的摩托声,正在挖土坑的村民张丙贵头也不抬地对记者说。
  3月3日,浓雾弥漫着大方县凤山乡杉坪村河半坡村民组,在一片新翻过的地里,20多个村民正在安插电线杆,两名从毕节来的技术工人在旁边指点着。摩托声越来越清晰,不一会儿,一辆黑色的摩托车向地头驶来,“吱”的一声,稳稳地停在记者面前。身穿黄绿色呢上衣,头扎马尾巴的村委会主任蔡道云与一村民跳下车来。
  “今天人手不够,我只好骑车去把人接来加紧埋电杆。”话没说完,蔡主任就跑到前面正在安装的一根电线杆旁,弯下腰上下地看,又用双手推了推,当确定符合规定后,才挥手让村民们筑土加固。
  蔡主任告诉记者,全村的农网改造从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1月就已经结束了,但她考虑到河半坡村民组特殊的交通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特地跑到县供电局申请,要求重新安装成动力线,以方便煤矿和铁厂用电。为了早点让村民们用上电,她这几天一直组织人员加紧施工。
  当村委会主任快两年了,每天早上,27岁的蔡道云背着现已两岁的孩子,骑着摩托车往外婆家送,然后骑上摩托车径直下村组工作,一直到晚上才去接孩子回家。许多人不理解她,认为女人应该在家里好好带孩子,何必这样奔忙。
  作为女人,要让别人肯定你,信服你,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而蔡道云从小就有种不服输的性格,自2000年从县委党校毕业回到村里工作,她就认定这片土地是她发光发热的地方。
  望着心爱的摩托车,蔡道云说,在村里工作,摩托车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使她很及时地解决了工作中的许多事情。她说,杉坪村的各项工作在全乡均处于领先地位,她因此感到很欣慰。
Tags:贵州铜仁柳阳村女村官风采一束
关闭】【顶部
>>相关资讯
热销产品
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