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资讯信息
农副商城
网上互动
农产供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家电下乡 -> 理论探索
余爱水:原理创新与趋势把握——以经济学为主线的发展理论探索
时间:2017-07-13来源:党建网作者:

战略学者、经济学博士余爱水少将:原理创新与趋势把握——以经济学为主线的发展理论探索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物质成果有了相当大的丰富和累积,另一方面又出现了相当严重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导致了人类社会并没有因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而普遍感到生活质量的提升,没有获得应有的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相反地,发展极不均衡,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各种冲突对抗不断激化,战争和恐怖袭击连绵不断,全球气候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生活的方向发展,人际关系朝着背离人性的方向发展。对此,国际社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往哪里去,感到非常迷茫。面对太多的国际国内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反省,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从理论上对历史的现实的世界进行把脉诊断、开出药方,特别是要找出其病根、对症下药,也就是,进行理论上的追根溯源、正本清源。

  只有理论上的正确科学,才有发展上的正确科学。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从理论上把问题搞清楚,就需要以经济学为主线,深入研究探索发展理论的改进与创新。当下,国际社会最需要理论,但又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这是因为,对理论认知不够、创新不够。勇敢地肩负起理论特别是以经济学为主线的发展理论的探索创新使命,应当成为年轻一代的执着追求与信念。

  回顾市场经济产生发展的起始和过程,我们清楚地知道,早期的经济学家提出了 "两手论",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这只手应该收回去,成为守夜人;市场这只手应该彻底放开,任其所为,这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人的私欲能够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从而认为,私欲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力。这些(包括由此派生出来的一系列)理论观点,造就了市场经济的雏形及后来的发展。尽管我们距那时已经几百年了,这个期间,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理论修正和发展,或左或右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特别是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在冲击市场经济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经济学理论,特别是1929年到1933年的那场经济危机,差点葬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而出现了对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大的否定。但是没有过多久,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及其经济学理论,又重新占据统治地位,以至于今天的世界,以至于我们中国,基本上都没有跳出这个圈圈,有些甚至连西方都非常厌恶的理论,我们却如获至宝,乐此不疲地重复着他们在几百年前讲过的话题。目前这种声音还在不断放大之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种声音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学术、舆论、社会乃至政府的主导位置。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大量事实表明,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大都是囫囵吞枣,并没有真正搞明白、消化好,甚至连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也没有怎么搞清楚,就将西方理论拿过来大讲特讲。当然,安静下来观察分析一下,其实西方自己也没有把这些问题很好地搞清楚。比如,什么叫经济?什么叫市场?什么叫市场经济?什么叫计划经济?政府与市场究竟是什么关系?资本是什么?资本的本性是什么?资本与产业应当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这些起码的常识性问题,在国际社会包括经济理论界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并没有作出客观科学、令人信服的定义和回答。因而,只能在模糊、混乱的理论概念下,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才有"机遇说"、"机遇论"。所谓机遇,一定意义就是碰运气,碰对了就成功对了,碰不对就失败了。人们对于成功与失败回过头来的总结,其实与他们之前的漫无边际、艰难困苦的探索甚至绝望的探索是很难进行深度吻合的,尤其是深藏在其中的无法琢磨、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讲清楚的奥秘是难以真正揭示出来的(包括马云等在内都是如此)。这种状况下,人类社会不可能理性发展,必然要为发展付出巨大成本和代价(诸如,发展不均衡,环境污染,经济犯罪,战争和恐怖袭击,等等)。这种状况不应再继续下去了。因此,我们必须进行理论的探索和开拓创新。

  理论创新,需要追根溯源,进行原理性创新。这是理论上的飞跃与革命。因此,应秉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科学导向、未来导向,充分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勇于挑战,着重在制约和困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致命要害问题上求解,以便人类社会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发展趋势、前进方向、最终目标,掌握自己的命运,迈向美好的未来。

  这里倡导的理论原理性创新,主要是以经济学为主线的发展理论的原理性创新。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复杂的工程,其中有太多的课题要做,我们既要重视具体问题,更要重视总体问题。这就是,主要从动力(动力源)路径、方式(模式)、目标(趋势)这几个带有原发性、关键性、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入手,切实理清经济学的原理和脉络,增强经济学的科学性可信性。

  先说说"两手论"。事实上,政府与市场并不是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两只手的关系,这两者并不具有对称性。深入研究发现,市场经济是由三维结构支撑的。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从功能上看,是需求、供给、管理这三种功能共同支撑起市场体系、市场经济;一个是从主体上看,是企业、政府、社会这三个主体共同支撑起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无论是三种功能、还是三个主体,他们之间都是平等、平行、合作的关系,并没有谁重谁轻之分,三者共同支撑和构成一个覆盖全球(全域、全员)的整体的市场和市场经济。传统的经济学,把政府、社会、管理排除在市场之外,以为这些都不是市场的组成部分,因而造成了市场及市场经济的天然缺陷。在没有管理、没有政府和社会参与的市场范畴内,很难想象市场不出现各种问题和混乱,很难想象市场带给人类的是好运还是噩梦。尽管凯恩斯对自由放任经济进行了否定,提出了"政府干预",但他依然把政府与市场分开,没有意识到政府也是市场的主体部分,他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视为"干预"。干预是一种外来力量。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应当定位为政府管理和宏观调控,具体地讲,是指导、扶持、服务、监管,这是市场题中应有之义,而不是所谓的"政府干预"。这个例证说明,长期以来,虽然西方在经济学上不断推出各种新的理论,但是,总体上还是停留在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上,没有跳出这个圈圈。因此,我们必须回到市场的本真上来。必须认识到,市场本来就天然地包含着需求、供给与管理这三个完整的功能,天然地包含着企业、政府、社会这三个主体部分。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市场、完整的市场经济。其中的管理,包括依法管理、行政管理、道义管理。不具有这三个完整功能、完整主体,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市场、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现在,我们按照这个理论来评估,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完整的很好的市场经济,哪些不是,就比较清楚了。而不是使用西方的那一套随意的说法,说你是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说你不是就不是。他们那种做法是毫无道理的,是一种霸道,也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无知。我们要用经过原理性创新的理论,给西方好好上上课,对国际社会进行正确引导,使世界各国走到真正的完整科学的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上来。

  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概括起来讲,有三个致命的问题:一是主张以私欲为发展动力;二是鼓励无限竞争,乃至动用武力和发动战争;三是绝对偏向强者,极力维护强权霸权。集中到一点,就是无约束地把资本运用到极致,以此获取和统治世界一切资源,包括人类本身。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集聚了那么多的人才,实际上就是资本对人才操控和垄断的典型表现及结果。他们形成的中产阶层,和所谓的劳资关系的改善,包括集聚人才、发展科技,其根本出发点和宗旨,都是为了维持资本统治,维护少数资本家的集团利益。这种局面和状况,曾经并将继续模糊人们的视线,使人们的目光无法穿透重重迷雾、看到资本妖魔般的真面目,这是一个失控状态下的无节制的资本的面目。

  现在有一种时髦叫"互联网加"。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加",就是"资本加",资本加地产,资本加科技,资本加教育,资本加学术,资本加文化,当然还有资本加互联网,等等,由此带来风云变幻。特别是资本加军事,更是充满神秘色彩。资本与军事的结合、密谋,是维系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特别是霸权主义所谓领导(统治)地位的最大本钱、最大秘密。当然,这种秘密是尽人皆知的秘密。只有当资本与军事分离之后,国际间的资本才会有健康正常的发展,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否则,资本与军事的紧密勾结,产出的只能是一种怪物和恶魔,它必将不断的吞噬人类社会一切资源包括人类本身,使人类社会永远走不出现在这种泥潭怪圈,人类将会遭受无穷无尽的悲剧,什么可怕的事情都将有可能发生(包括极限战争)。

  资本是一个重大的话题。资本能量究竟有多大,至今没有人能够说得非常清楚。资本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几乎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人们对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往往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那么,资本应不应该具有这样的功能地位、这么大的威力?资本带来的利害祸福究竟怎么看?资本应该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去驾驭和运用资本,使之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利,但不能让它成为脱缰的野马、失控的老虎,随意撕咬践踏人类社会,使其忠实地为人类服务、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为物质服务、为少数人服务,从而打破"二八定律",防止资本以及整个金融脱实向虚、离多向少、背义向利。这些问题,需要从原理上进行深入研究。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资本。马克思也对资本进行了热情的赞扬,但他赞扬的是资本巨大的能量,可以积极加以利用的一面,而不是少数金融寡头、资本大鳄手中的那种极端放纵的资本。按照马克思告诉我们的原理,资本最终要消亡,但不会立即消亡,资本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种扬弃;资本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是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的。关键是怎么加以利用,如何进行管控,使之趋利避害,正面大于负面,正面占主导、占绝对主导。这样的资本,才是我们所需要资本,才会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有力武器和工具。只有这样的资本,才应当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我们进行理论原理性创新,就是要揭示这样的原理,帮助人们提高对资本的认知水平,从而很好地驾驭这匹野马、驯服这只野生老虎。

  现在有一种普遍现象,各类学习教育都热衷于用案例说话,经济金融不断进行数学化。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案例都很难复制案例背后的全部真实情况,案例与客观实际是有很大差别的,许多情况是无法被克隆出来的。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认识,我们既要重视案例的学习和了解,更要重视原理的学习和掌握,这是更加重要、更加根本的学习。还有,经济学数学化倾向,与此也有相似之处。经济中的生产总值与经济总量不完全是一回事,经济中有许多东西是不能被量化、被计算出来的。一般情况下,经济总量要比统计出来的生产总值大一些,甚至大很多。这些,可能是我们在学习研究经济学、进行原理性创新中需要加以关注的重要现象、重要问题。

  我们不能苛求前人。他们那个时期就有那样的认识和觉悟,这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包括他们所创立的理论,都有极其宝贵的方面,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也是我们对他们应有的一种情怀和客观立场。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看到他们理论上存在的严重不足和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障碍、损失和危害。

  西方早期和那以后的经济学家之所以在经济学原理上出现错误,主要因为,他们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片面性、单一性、武断性,没有了解到、注意到人性的丰富性、整体性、复杂性,把人性简单归结为私欲、自私、逐利,把人简单理解为经济人,或从管理角度理解为社会人,他们的理论,没有揭示人的本质、人的整体面貌,从而在价值观、方法论上出现了问题,无法搞清楚为什么发展经济、怎样发展经济、为谁发展经济为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这是理论源泉上的差错,也是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当然也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无法估量。这是国际社会目前还没有清醒、深刻意识到的严重问题。

  我曾经提出,人类社会应确立"有限取财、无限创造"的总价值观。2009年我对个人创业者提出了一个参考指标:个人净资产3000万元(人民币)以内的以挣钱为主;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内的以做事为主;5000万元以上以奉献为主。我们不一概反对私欲、私利、逐利,我们要基于这一基本事实和状况,积极加以引导,使之向正面转化,成为一种向上发展的动力,这其中固然就有私利的实现,同时又不影响危害他利、公利。共同的利益就是各自最大的利益。这是被充分证明了的一条真理、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从而是最可取的选择。

  2009年我与几位老师和同学开始共同进行了"合作力"的研究。我们提出,与竞争力评估相对应,开展合作力评估。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战争。因此,竞争应当是有限的,合作是无限的。合作越广泛、越密切、越持久,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就越好,并且成本、代价就越低。2014年提出了"欲力论",即:人类社会占有欲、占有力越强,世界就越混乱;分享欲、分享力越强,世界就越和谐;奉献欲、奉献力越强,世界就越美好。这些,都是围绕着解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严重问题来展开的。

  西方经济学家那些并不正确并不科学的理论,特别是他们关于人性的说法,之所以能够误导国际社会几百年,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追随,是因为他们的说法,的的确确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表现,并且这种表现带有极大的普遍性。但是,他们所说的私欲、自私、逐利,只是人性的一方面,并且是一种表面现象,而不是人性的全部,也不是人性的主要部分,更不是人性的本质。人之初,并非性本恶,也并非性本善,而是性本纯。人性的善与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当人们不断强化人性恶之说,在此诱导下,就逐渐成为了普遍的认知和观念,从而被固化下来,并转化为实际行为;反过来,又印证和再次强化这种说法,如此重复、循环往复,逐渐成为主流认识,进而成为一种统治的力量,很难撼动其地位和权威,即使太多的智者先驱早已发现其荒谬,却大都无能为力,只能望洋兴叹,极少数伟大者对此进行了勇敢的挑战和斗争,对先前的错误理论提出了无可辩驳的批判,颠覆性地提出了当时最为先进最为科学的理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人们受到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受到接受先进科学理论能力不足的局限,从而,一种全新的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替代旧有的落后的错误的理论这一历史进程举步维艰、一路波折,尽管影响极大,但尚未被国际社会更广泛接受下来,并且还不断受到围攻。这就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及其倡导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所遭受的命运和状况。马克思离开我们已经100多年了,这100多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这些变化是马克思当年没有、甚至是无法预见的,但是,马克思绝顶智慧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不得不使我们对这位老人充满着无限的崇敬和爱戴。我们不能违心地说,马克思所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法都与现在的情况完全重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的理论原理、原则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怀着深深的诚意静下心来学习马克思的理论,每每都会让我感到特别的惊讶和震撼,不禁遗憾地发出这样的追问:如果从马克思时代开始,人类社会共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有多么美好啊,也许共产主义差不多就已经到来了,起码比较接近了,可是,令人悲哀的是,国际社会并没有这样选择,而是采用了另一种相反的发展方式,不但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指导,反而不断地对其进行围攻围剿,继续顽固坚持运用西方狭隘的错误的经济理论作为指导和座右铭,从而导致了今天世界这样的局面,损失无法估量,教训极为深刻。

  面对当今世界的混乱局面,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坐以待毙、随波逐流,更不应成为那些理论的粉丝和保守派,我们应当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继续向前探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研究提出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用以指导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在成熟之后,使之国际化,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指导、共同价值观。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一切科学合理的优秀成果。我们不是要全盘否定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而是要发现和舍弃其中存在的严重缺陷和问题,加以扬弃。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停留在理解和迁就私欲、私利的人性状况上,而应当,对这种人性状况进行集体化、社会化、全球化、人类化的共同改造和提升,使这种人性状况在整个人类的整体人性中逐渐降低、淡化下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以致发展到人性当中没有了这种东西。我们不仅有理由、有必要、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只是需要时间,需要客观条件的到来。我们尤其要欣慰的看到,在整个人类社会里,人性的光芒始终没有泯灭,有时还特别光亮。人类社会不那么看重私欲私利的人群比重还不小,基本超越、甚至完全超越私欲私利的高尚人、纯粹人,也有一定的比例,他们虽然不是大多数,但却发挥了无以伦比的示范榜样和引领作用。这两支队伍加起来,力量相当强大,这是一种既成的现实力量,这种非私欲私利的极其正面的力量,就是发展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强劲力量。毫无疑问,这可以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动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使这种力量成为主流主导力量,使人类社会整体的人性往上走、往上升,共同来到淡化私欲私利、自觉利他奉献这种共同的超越自我的美好人性世界。在这样美好的人性世界里,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实现了动能转换,这是一种全新的动能,也是一种美好的动能。在这种新动能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仅永续不衰,并且结构、质量将会越来越优,人类财富将进入爆炸性增长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将达到制高点。随着科技的进步、认知的发展,特别是科技与认知的彻底革命,人类将进入自动创造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劳动成为奢侈品,劳动成为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劳动与财富不再直接挂钩,人类所幻想的一切美好将无障碍地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与期许。我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并且会加速到来。我前些年研究出一个结果,到2023年至2028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排在世界第一位。如果每年5.5%以上的速度增长,2023年实现;如果每年4.5%以上的速度增长,2028年实现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一的目标。到2060年至2070年,综合国力中国将排在世界第一,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大强国。从此,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去战争、去冲突、去矛盾、去分歧的高度和平、高度和谐、高度团结、高度同步的全新时代。从此,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成本代价降到最低、效率效益达到最优,进入到一个超级发展的阶段。因而,人类社会将在300年内进入到我们极其渴望的理想社会状态。

  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分离化,全球化,重组化(各种力量进行大分化、大调整、大重塑、大组合,包括结构性改革),均衡化,同一化。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目标被写入联合国的决议,这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中国的话语权明显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的听力明显增强。我们应当感受到,当今世界,一个以中国为榜样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里,对市场经济做出这样的定义:市场经济,是供给与需求双方按照约定规则进行平等自由、持续高效、全面覆盖、透明可信、有序可控的劳动产品(服务)交换及资源配置的活动及其结果,并逐步接近和达到无垄断无公害无强制的合作共享、共同繁荣的生产生活状态。这样的市场经济,是自由与计划、竞争与合作、资本与实体、科技与劳务、精细与简易、效益与公平、发达与落后高度融合、高度理性、高度分享的人性化的市场经济。可以称其为新市场经济、或积极市场经济。经济学原理性创新,应围绕这些核心内涵、理念、指标来展开,创造出经济学全新的理论,实现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西方经济理论的中国化。

关闭】【顶部
>>相关资讯
热销产品
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