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资讯信息
农副商城
网上互动
农产供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经验之谈
探索“小组合作模式班级管理”的心得
时间:2014-07-08 05:13:47来源:作者:段湘鹏 彭运良 朱镇完
    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务的许多烦琐事情都得班主任亲力亲为,做得辛苦、劳累,甚至是出力不讨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组合作的形式被逐渐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这既是对班主任的解放,也是对学生的解放,让学生在自主的班级管理中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翁,学会互帮互助,有了更多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权利和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形式,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与信任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那么,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又有哪些理论基础呢?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化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能够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关于小组的组建问题
    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我想这个应该是“小组合作模式班级管理”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解决得好,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如全班59人,划分为6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男女生分别按A、B、C等次排列,又细分为A1,A2,A3,B1,B2,B3,B4,C1,C2,C3,10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具体安排时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缄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男生、女生合理搭配,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这样经过近两个多月的时间,当班主任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通过对小组成员的不断微调,小组的组员基本稳定下来,小组的组建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因为各小组成员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呈现了一定的和谐性、互助性、鼓励性、进取性。这样的细致工作,为以后开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花时、花精力的,但它是值得的,是必须做好的前提工作,今后班主任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就在于此了。
    二、关于组长的培养问题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其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各小组组长的管理能力,每个组长就是每个组的领头羊,而且这个组长应该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担当。每个组有10个成员,如果许多事情都落在一个组长的身上,那他们的工作不亚于一个班主任,这样他们会因为小组中的许多琐碎工作而耽误了学习。出于这样的考虑,因此我在每个组又增加了一个副组长。两个组长都是在小组中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且两个组长的人选必须得到他们所在小组成员的认可方可担任,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的意见,组长是他们自己推选的,是征得学生的同意才任命的,班主任是绝对不可以自作主张的。
    当两个组长确定以后,就重点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初一的学生毕竟年龄小,所以在对组长的培养工作只能够是粗线条的,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来,万不可一下子交代了许多,或通过一两次的集中培训就想取得工作成效,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培训方式来培养组长。
    集中的培训方式,重点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指导组长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的分工、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散的培训方式,主要利用课间、课上的时间进行培训,即主要针对具有小组个性的问题,比如如何鼓励小组中某个上课不爱发言的成员大胆发言,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成员战胜疑难,监督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成员赶紧完成作业,解决小组中发生的小矛盾等等。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既使得各组长能够处理好大方向性的问题,又能够有所针对地处理好本小组内出现的个性问题。
    三、关于后进生的帮扶工作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后进学生的帮教主要依靠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而帮教的方式也是很单一的,无外乎就是谈话,或牺牲许多时间去给他们补习功课,且效果并不见得好。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形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而且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为通过小组合作的自主管理,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同一个小组里,每个成员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整个学习小组的集体利益密切相连,这样就促使各小组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组建小组的时候,班主任应首先要考虑到如何将后进生分配到适合其性格与个性的小组中去,还要考虑到后进生所在的小组的同学是否能够宽容与接纳他,是否有信心去帮教好后进的学生,尤其是组长对该后进生的态度。因此,在考虑后进生到什么小组时,我首先问后进的同学你喜欢到哪个组去,先给后进的学生选择的权利,来表示对其的尊重,让后进的学生首先从心理上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重视,让他及其他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同时也让全班的同学认识到班主任对这些后进的学生是充满信心的,更坚定了全班同学帮教好后进生的决心。这样后进的学生具体到哪个组的问题得以解决。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郑重地托付给其所在的小组,动员整个小组的成员在两个组长的带领下去帮教后进的学生,而且让小组的其他成员有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尽心尽力去帮助后进的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每日的时常行为规范的评价上,也特别关注后进生的表现,这样使得后进生逐渐有了集体荣誉感,他们就会十分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不足,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比如我班的胡昂辉、谢权委,在小组同学的帮教下,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以前课间或周六日就去找初二年级的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玩,违反纪律,不爱学习,上课捣乱。后来在小组成员的耐心帮教下,从不爱看课外书到爱上了课外阅读,上课经常积极回答问题,作业若没有完成会在组员的督促下及时补做,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利用小组的积极作用去帮教后进的学生,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智慧作用,胜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单薄力量。因为在小组的集体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集体的舆论作用,集体的力量是无形与强大的,后进生在这种氛围中就会逐渐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归属感,就会产生与集体密切相关联的荣辱感。对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而言,学会了彼此尊重,学会了互相帮助,学会了发现自我,学会了认识自我,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关于小组的评价问题
    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那就应该采取相应的评价手段。但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心中应该非常清醒地明白一个道理,评价只是一种手段,应该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评价真正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评价是为了促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美好的品质有一种向往与学习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从而导致学生评价而做出了不好的事情。
    学校在评价的方法上给了我们班主任一定的指导性方案,但因为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特点,有自己的评价方式。但无论怎样,我想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评价不能过于细致,因为评价规则太细,一方面给小组的组长增加了繁琐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会束缚住学生的手脚,感觉似乎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与评价挂钩,反而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高明的领导者在对下属的管理上有时是模糊的”也许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吧。 
    因此,对小组的评价我是非常粗线条的,主要考虑把对小组中个人的评价与小组集体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如纪律的管理,在一堂课的起初时小组中有一个学生表现不怎么好,科代表把该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后来他又表现好了,其他组员在整堂课中表现又是那么的突出,那么该组在一节课中的评价就应该是优秀。我并没有像有的班主任那样,专门设置一个花名册,像账本那样给学生记一笔账,工作可谓是细致到家了。岂不知这样的一笔记账会给那个学生心理上留下怎样的阴影,会给那个小组带去怎样的不良影响。再比如对小组学习上的表现评价,我重点看后进的学生进步的情况,如果整个小组中后进的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即使其他学生略有一点点属于正常的退步,我就会给予该小组客观与公正的评价。
    我采取粗线条的做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合作的管理中学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去团结协作,而去互相帮助,学生就会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去想把学习与行为的事情做好,凸显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而使学生逐渐淡忘为了所谓的小组加分而去拼搏。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能够逐渐走到这一步,那我们还用愁学生不爱学习、难以管理吗?我想当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到这步时,我们作为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享受了。
    五、小组内部自我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竞选组长,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
    ②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本班的小组名称有:才艺卓绝、学海无涯、无懈可击、奇思妙想、出奇制胜、至高无上。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等。
    2、小组的学习管理
    ①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如:主持人、汇报员、书记员等,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
    ②小组的课后学习。
    A、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南北交流”,即学生成绩优秀的同学之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提高。所谓“南北交流”即组内成绩优秀的同学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学习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力。
    B、小组作业互查互督。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默写进行批改,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订正。
    3、小组卫生管理。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如:打扫教室有的组分工如下:四人打扫教室,一人擦黑板倒垃圾,一人打扫走廊,各司其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开学以来,班级卫生每周学校评比都是满分,没有被扣分。
    4、小组纪律管理。班级每日都有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六、小组班级管理
    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我们称之为“小组轮流治班”。以小组的自然编号为序,每组轮流管理班级。轮到管理班级的小组,组长即是班级本周班长,由他组阁本组成员分别对本班本周学习、纪律、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业绩成效由全班同学为他们组打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治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
    小组参加班级管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负责监督检查本周各组在学习、卫生、纪律、就餐、就寝方面的表现,并做好记录,以便在班会上作出点评。小组成员由组长统一分工,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生活组长各管一块,每日把所负责方面的情况汇报组长作好记录。把本周学生考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汇总,交给班长备案,以备期中期末总评。
    2、开一次班会。当周值日组长在征求班主任、班委会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明确主题,设计方案,明确任务,交给各小组准备。
    3、进行一项活动创意。
    当周值日组为班级创意一项活动,或促进学习,或娱乐身心,或陶治性情,突出创新特色。
    活动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有表现的机会更是精彩频频。学生的创意活动有:
    (1)“我为校园献一片绿”。每组同学为学校植一棵树,并在树下埋下自己的理想,相约十年以后再相聚,探访人生足迹,回顾人生历程。
    (2)回收有价值垃圾。把以前当作垃圾扔掉的饮料瓶聚集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所得钱用作班费,每周下来有十多元收入。
    (3)举办班级“超级男生、女生”,模仿电视节目“超级女生”评选本班“超男”“超女”。此外还有诗歌朗诵会、爱心捐助等活动。
    (4)出一期黑板报。
    值周小组结合学校近期德育工作重点,自主设计,策划一期黑板报。
    七、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
    1、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模式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确使我的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而且与学生之间是那么友好融洽地相处,让我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更可喜的是学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合作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尝试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极大的增强,培养了团队的协作互助精神。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段湘鹏 彭运良 朱镇完)
关闭】【顶部
>>相关资讯
热销产品
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