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后,热浪逼人。然而,阳东区北惯镇台丹村丹黎自然村的一个农业基地却显得清凉异常,茂密的林木下,农户谭庚华正在给孵化不久的白鹅喂食。“做农业就要做大农业,充分利用资源,不仅要发展种植业,还要发展养殖业。”谭庚华说。
如他所说,去年,谭庚华充分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发动丹黎自然村54名村民以资金、土地等形式入股,成立阳东民垦新农业专业合作社,“单打独斗”的农民变身成为大农场场主,走出一条村民共同致富,成为集约经营农业新典范。
开发闲置土地发展现代农业
说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谭庚华表示,是因为疼惜家乡的那些闲置的农田。“原本肥沃的土壤一旦被丢荒,就不会有任何价值。”谭庚华说。
近年来,北惯镇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325国道北惯段工厂、企业林立,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厂务工。而丹黎自然村离北惯镇政府不足20分钟车程,人们出行极为方便。相比收入薄弱的务农工作,进厂做工人每月3000元的工资显得有吸引力得多,越来越多的丹黎农民选择“弃农从工”。
前年,还在做农产品销售的谭庚华在收购农产品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家乡的农民都不再种菜、种米了,许多地已经荒废了。“怎样才能让撂荒的土地重新‘活’起来?”谭庚华思索了许久。因为做农产品销售的缘故,谭庚华走过省内许多地市,对许多集约经验模式都有一定的了解。他总结省内一些成功的案例,决定将荒废的土地租下来,成立农业合作社,发动农民以资金或者土地的方式入股,发展大规模的现代农业。
去年7月,阳东民垦新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共种植蔬菜、水稻等220亩,同时养殖牛、羊、鹅等,发展有机农产品农业。
依托大城市销售有机农产品
有生产,就有销售。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一成立就能吸引50多村民入社,与谭庚华背后强有力的销售支撑是分不开的。那么,销售支撑到底是什么?谭庚华告诉记者,是其兄长谭庚明在深圳的农产品销售市场。
谭庚明在深圳做农产品销售已经四五年了,主要通过电话、网上订购模式,为城市消费者送货上门,主要面向城市中高层收入者、超市、酒店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丹黎自然村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农田成片,发展有机农业前景广大。”谭庚明说。
谭庚明也是合作社的股民社员之一,共投入了8万元。他说,前几年做农产品销售,都是在清远的农村收购农产品,如果能在自己家乡收购农产品,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还能省去中间商环节,减小自己收购成本的同时,增加家乡农民的收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一年来,合作社所产的蔬菜等农产品,都是通过谭庚明进行销售,目前已经实现效益100多万元。据了解,由于合作社刚起步,种植面积较小,产生的效益也较小,今年该合作社又准备扩大近300亩种植面积,以后,还将进一步扩大。
向农产品深加工要效益
“农业要做大做强,就要产业化经营,‘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谭庚明说。他建议,下一步,合作社要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进行努力。
合作社成立,农民“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改变,更加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目前,该合作社办田、种植、收购等都实现了机械化,但要做高效产业化的经营必定是离不开产品加工的。
谭庚明介绍,如今该合作社的农产品都是原产品运送到深圳,再通过深圳的厂房进行加工,大城市厂房租金、人工成本等都要高过阳江,同时运输成本也高。但如果合作社发展加工,那么这一部分成本将大大减少,还能增加家乡人们的就业和收入。
“现在,我们正在和深圳的多家大型超市进行商谈,进一步打开农产品销售市场,保证合作社农产品的顺利销售。”谭庚明告诉记者,他的销售公司每个月的销售额约在90万元左右,销售合作社的农产品毫无压力,下一步,他还将在阳江增开实体店,打开阳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