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资讯信息
农副商城
网上互动
农产供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聆听重庆南下民工心声:远行 是为了把希望带回家
时间:2017-07-18来源:重庆日报作者:

1500150383168_1.jpg

  2月13日正月十七,我市迎来春运最后一轮出行高峰,大批务工客流告别亲人,怀揣着梦想踏上务工之路。13日凌晨5点,记者在重庆火车站搭乘重庆—东莞东的3678次旅客列车,与2500名务工客流一同出发,在路上聆听他们的心声。这趟列车运行34个小时后,抵达东莞。

  出发 载着对2017年新的希望

  合川21岁小伙兰华和几位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一起去东莞,扛着军绿色帆布口袋上了车。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父母难免担心,但兰华却满不在乎,“到了东莞再找工作。”他笑着说,想进电器生产厂,如果能顺利找到工作,第一份工资就寄给父母,因为外婆患颈椎压迫神经导致偏瘫,全靠父母照顾,“我首先要自食其力,才能帮父母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

  55岁的泥水匠李建明算是“老江湖”,从1983年开始就外出闯荡。修路、造楼、装修他都干过,跑过全国不少城市。他现在平均每月能有9000元的收入,“回家过年主要是想看望老婆娃儿和90岁高龄的父亲。儿子读书还未毕业,希望他尽早独立。”

  背着行李包,牵着2岁的女儿,27岁的陈东和妻子推着行李箱,在梁平火车站挤上了这趟列车。他是木工,跟着师傅搞装修,“沿海的企业需要装修的不少,业务很不错,比之前在成都安装入户宽带挣得多。”妻子则在一家手机^***厂当材料检验员。小两口满打满算月入8000元,尽管在当地租住每月300元的小房子,但一家三口始终聚在一起,很温馨。

  离开 难舍故土和亲情

  在列车第六节车厢,刚从梁平火车站上车的53岁的刘和平手扶麻布口袋,提着一个装有杂物的塑料桶。他招呼着妻子,找行李架的空隙,放好行李。

  夫妻俩告诉记者,他们在外打拼了20年,也算小有成就,在东莞新塘开了一家家庭式毛纺织作坊,专门制衣,月收入1万多元,“儿子在搞建筑,女儿也大学毕业了,已经成家。”刘和平说,现在年龄越大就越念家,可只有在每年过年才能回家团聚几天,“等女儿有了小孩,就回老家带外孙。”

  32岁的李虎和媳妇也来自梁平,小两口在东莞从事制衣外销工作已有15年。在20多人规模的小厂里,拿着每月5000元的薪水。李虎说到刚上小学的女儿就哽咽起来,好不容易与女儿团聚了半个月,元宵节一过又得动身返厂,“头天晚上,女儿哭了一夜。”

  牵挂 割舍不断的乡情

  由于没有买到节前回家的火车票,包艳大年初八才赶回万州过年。“还好一起过了元宵。”30岁的她在广州打拼了7个年头,在一家有400多人的刺绣厂从事电子绣花工作,产品主要是加工被面、服装的绣花,产品多出口到国外市场。丈夫也在同一个厂干活,两口子月收入近万元。

  七年来,她和两个姐姐凑钱在家乡给父母买了一套城区的房子,但母亲长年干农活颈椎弯曲变形导致生活困难。“每次出门都牵挂她,想离家近些。”包艳说,打算再干两年就回家乡开餐馆,方便照顾父母。

  合川老乡刘蔚在广州的一家皮具厂打工15年了。工作不复杂,就是操控生产流水线,月薪三四千元,两口子一个月可挣七八千元。“老板包吃包住,一个月可积攒五六千元。”存钱一方面是供儿子读大学,另一方面是给儿子准备娶媳妇。“今天的远行,是为了明天能早日回家。”他们说,等儿子毕业有了工作,就回重庆老家。

关闭】【顶部
>>相关资讯
热销产品
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