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防治技术推广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突出粮、棉、油等重点作物,拓宽其它经济作物,围绕蝗虫、水稻螟虫、稻飞虱、草地螟、甜菜夜蛾、棉铃虫、小麦条锈病、蚜虫、玉米螟和农田草鼠害等有害生物,优化防治措施、提高技术到位率、树立植保减灾形象。重点抓好以下10项技术的推广。
(一)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00年水稻病虫发生趋重,防治主攻对象是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瘿蚊等病虫,重点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即以水稻为主体,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利用天敌的方法,使各项防治措施协调配套,从而提高总体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
1、预防措施。在三化螟、稻瘿蚊发生区,要合理安排茬口,减少混栽面积,减少害虫辗转为害的桥梁田,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插秧期等防避措施;提早浸春沤田,降低越冬二化螟、三化螟成活率。针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选用抗、耐病虫性好的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旱育秧田应用广枯灵进行土壤处理,预防苗期病害发生;结合水肥管理等健身栽培技术,增强稻株抗病虫能力。
2、合理用药
根据县、乡病虫预测预报,通过田间调查,以防治指标为依据,采取治小面积(秧田),保大面积,治前控后,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等策略,选择对路农药。防治稻瘟病用三环唑、稻瘟灵、灭病威;防治纹枯病用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用叶枯宁或叶青双;杂交稻穗期病害如稻叶尖枯病、稻曲病、云形病、鞘腐病、粒黑粉病和叶黑肿病等可用粉锈宁或40%禾枯灵;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虫啉(大功臣);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选用杀虫双、杀虫单、巴丹、B.t等;防治稻瘿蚊选用益舒丰、米乐尔。
稻瘟病、稻曲病、稻瘿蚊用药时间特别重要,防治稻瘟病在水稻破口期(10%的稻株破口)、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3-5天用药。防治稻瘿蚊,秧田期在播种后5天,本田期插秧后5-7田施药。
在稻田中禁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及其混配农药,严禁在水稻后期使用甲胺磷等剧毒、高毒农药。在水稻前期要谨慎使用三唑磷等有机磷农药防治螟虫,以免引发水稻后期稻飞虱的暴发。
(二)小麦病虫防治技术
2000年小麦上主要病虫是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防治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技术:
1.种植抗病虫品种。继续压缩高感条锈病、白粉病的洛夫林、绵阳系小麦种植,扩种新的抗病品种,重点实施地区为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病毒病、吸浆虫重发生区要尽量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2.种子药剂处理。在条锈病菌主要越夏、越冬区的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河南等地,大力推广粉锈宁拌种防治锈病、白粉病;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纹枯病重发生区推广立克秀等拌种,并兼治黑穗病等病害;黄淮和华北地下害虫重发生区采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等拌种;苗期病害与地下害虫混发区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复合拌种。
3.早期病虫防治。在条锈病菌源基地,出现发病中心要及时喷药,控制田间扩散和菌源向外传播;黄淮麦区要搞好纹枯病的春季“接力”防治,并及时喷药控制锈病、白粉病、红蜘蛛;病毒病流行区要在冬前或早春及时防治传毒害虫。
4.中后期科学用药。长江中下游及黄淮灌区等赤霉病常发生区,如花期有阴雨,要在齐穗至盛花期喷药预防赤霉病;吸浆虫常发区要在盛蛹期(小麦孕穗阶段)采用撒施毒土或毒沙杀蛹,并及时补治成虫;穗期是蚜虫盛发期,防治穗蚜要及时喷施吡虫啉类、抗蚜威等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对锈病、白粉病、蚜虫、粘虫等多种病虫并发区,可采用粉锈宁、灭幼脲、抗蚜威等混用,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也可使用复配农药进行“一喷三防”。
(三)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
玉米螟在东北及西北地区一年发生1-2代,黄淮、华北平原及西南地区2-4代,江汉平原4-5代,广东、广西5-7代。2000年防治的重点地区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以及天津、内蒙、河北、河南和山东省的部分地区。其中春玉米区玉米螟的防治重点在于重防一代,挑治二代;夏玉米通常遭受两代玉米螟的为害。麦套玉米到打苞露雄期,正好与第二代玉米螟的盛期吻合,穗期又遭三代螟虫为害,是防治的重点。防治玉米螟重点推广的技术是:
1、白僵菌封垛:早春越冬幼虫化蛹前用每克含50-100亿个孢子的白僵菌进行秸秆封垛,每立方米秸秆用菌500克,加水50公斤,放入机动喷雾器中施用,喷雾深度以0.3米为宜(蚕区禁止使用)。
2、Bt乳剂防治:每亩用Bt乳剂15克同3.5公斤细砂拌匀,制成颗粒剂,在心叶中期投入大喇叭口中。或在心叶后期,每亩用Bt乳剂150-200毫升加适量水,用飞机进行超低量喷雾防治(蚕区禁止使用)。
3、赤眼蜂治螟:在百株玉米有螟卵1-2块时,人工释放第一次赤眼蜂,以后每5-7天再放一次,根据田间虫量大小连续放2-3次,每亩总放蜂量为15000-30000头。每次每亩设4-5个放蜂点,将蜂卡卷入玉米叶筒内,用秫秸或大头针别牢。
(四)棉花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2000年棉花病虫害以棉铃虫、棉蚜、棉红铃虫和棉红蜘蛛为主,重点发生区域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部分棉区棉花苗病、铃病以及老病区的枯、黄萎病也将发生较重。病虫害防治应结合棉区结构调整,突出重点,做好以下防治技术推广:
综合防治技术。以棉花为主体,从整个农田生态系出发,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发挥作物自身的耐害补偿能力,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压缩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
预防措施。在做好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源数的基础上,在麦棉套作地区,麦后浅耕灭茬,减少二代棉铃虫基数。长江流域棉区实施水旱轮作,减少病害的发生。棉花生长中后期,适时打顶、打旁心、去无效花蕾并带出田外,并结合人工防治,减少田间虫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诱杀防治。利用高压汞灯、频振灯、黑光灯等诱杀棉铃虫成虫。在棉田插花种植玉米、高粱、芹菜等诱集作物,利用杨树枝把诱杀棉铃虫成虫。
生物防治。推广应用Bt、NPV等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应用阿维菌素防治棉红蜘蛛,棉花生长前期不用或推迟使用化学农药,采用局部或隐蔽法施药技术,保护前期天敌。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放宽防治指标。在棉铃虫抗性地区禁止或限制使用抗性农药品种,轮换、交替用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品种。
(五)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
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虫为害是蔬菜无害化治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求既要把蔬菜病虫的为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又要做到农药残留符合卫生标准。2000年应重点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农业防治:推广瓜类和茄子嫁接防治枯、黄萎病、采用生态方法综合治理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等技术。注意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和苗床高温消毒处理、实施合理的轮作、间作、加强田间管理和健身栽培。
2、物理防治:推广晒种、温汤浸种等高温处理种子的技术,避免或减少种子带菌;在保护地推广黄板诱杀蚜虫、美洲斑潜蝇以及银灰膜或银灰拉网驱避蚜虫技术;结合高温灭杀土壤中的病虫,闷棚抑制病情发展。露地使用黑光灯诱杀棉铃虫、甘蓝夜蛾、小地老虎等害虫。
3、生物防治:推广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阿维菌素、藜芦碱醇溶液、苦参、苦楝、烟碱、双素碱等生物农药防治多种害虫。在病害防治方面,使用黄瓜花叶病毒卫星疫苗 S52和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井岗霉素、多抗霉素、农抗 120 、武夷菌素、农用链霉素及新植霉素等进行防治。
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防治中要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对症下药,正确掌握施药技术,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蔬菜采收上市时农药残留不超过有关标准。
根据防治指标推广使用高效、低(中)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抑太保、卡死克、敌百虫、马拉硫磷、辛硫磷、杀螟松、抗蚜威、敌敌畏、拟除虫菊酯、普力克、克露、多菌灵、百菌清、系列粉尘剂、退菌特、托布津、代森铵等进行防治。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杀虫脒、氰化物、磷化铅、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甲胺磷、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内吸磷(1059)、苏化203、杀螟磷、磷胺、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呋喃丹、水胺硫磷、久效磷、三氯杀螨醇、涕灭威、灭多威、氟乙酰胺、有机汞制剂、砷制剂、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五氯酚钠等。
(六)苹果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
目前苹果园的主要病虫是腐烂病、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叶螨、蚜虫、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在防治上应从果园的整体观念出发,以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优先选用生物措施,注重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在化学农药使用上,要严格禁用毒性大、污染重、高残留的农药品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改进施药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用量。2000年重点推广的技术包括:
1、预防措施: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二是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创建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三是疏花疏果,合理负载;四是推广果实套袋技术, 改善果实色泽,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2、生物防治:推广果园生草和覆草技术,培育树盘下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群落,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增加天敌数量;推广虫螨克防治叶螨,灭幼脲或杀铃脲防治金纹细蛾兼治桃小食心虫;选用农抗120或腐必清防治腐烂病,多氧霉素防治斑点落叶病;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苹果卷叶蛾。
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在苹果蚜虫的防治上推广使用吡虫啉类药剂,选用扫螨净、克螨特、三唑锡防治叶螨;选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浸、百菌清、乙磷铝、扑海因防治苹果病害;注意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做到适时用药、适量用药和合理轮换用药。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三氯杀螨醇、杀虫脒、除草醚、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汞制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限制使用甲拌磷、乙拌磷、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基异柳磷、氧化乐果、磷胺、福美胂、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草枯醚等农药。
(七)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
油菜菌核病是我国油菜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发生危害程度加重,严重地影响油菜生产。据预测,2000年油菜菌核病仍将趋重发生。应做好防治工作,确保油菜安全生产和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根据近年来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特点,防治策略上应提倡以农业防治与药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实行水稻、油菜轮作,减少菌核积累,减轻发病;选用抗病品种,幼苗期叶色深绿,花期短,分枝节位高,茎秆坚硬抗倒的品种抗病行较强;合理用肥,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避免开花结荚期陡长倒伏或脱肥早衰,油菜现蕾开花期喷施硼、锰、钼等微量元素有防病增产作用;油菜开花后期,及时摘除黄叶,减少病菌蔓延,同时改善油菜株间通气性,减轻病害发生、发展。
2、药剂防治。根据油菜长势确定施药时间和次数。一类田应防治两次,第一次在盛花期用药,隔7天再施第二次药。二、三类田在盛花期用药一次。适用药剂有禾枯灵粉剂、多菌灵超微粉、多硫胶悬剂、克菌灵粉剂等。
(八)蝗虫防治技术
东亚飞蝗是一种暴发性和迁飞性害虫,2000年发生区将涉及山东、河北、河南、天津、安徽、陕西、山西、江苏和海南等9省市,主要发生区域在黄河中下游河滩、渤海湾、淮河中下游行洪区、华北一些洼淀水库和内涝洼地。对飞蝗的防治主要采取“改治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协调应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严守蝗虫“不起飞危害”。主要防治技术有:
1.生态控制:采取封育草场、蓄水养苇等调整植被措施,人工种植蝗虫天敌的蜜源植物诱集带、改造黄河二滩荒地(种植棉、麻、豆类等蝗虫非喜食作物)、实施内涝蝗区“上粮下鱼”综合开发等生态调空措施,压缩蝗虫孳生面积。
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蝗虫天敌如昆虫、蜘蛛类、鸟类、蛙类等,开发和推广微孢子虫、绿僵菌、卡死克等防蝗生物制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治蝗技术。
3.化学防治:在2代蝗虫发生区采取“狠治夏蝗,抑制秋蝗”的施药策略,在4代发生区采取“监视1代,挑治2代,狠治3代,抑制4代”的策略。防治指标一般为每平方米0.5-1头,防治适期为3-4龄盛期。采取地面人工防治和飞机防治相结合,大力推广超低量施药技术,加强应急防治队伍和配套设施建设。
(九)农田化学灭鼠技术
9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鼠害逐年加重,每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在4亿亩左右,因鼠害造成的农作物田间直接损失达50-70亿公斤,农户储粮损失30-50亿公斤,棉花、蔬菜、果品等经济作物受害损失一般在5-10%,对农业丰收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防治鼠害除采用鼠夹、鼠笼捕杀、天敌控制以及生态控制等措施外,主要实施药物灭鼠。开展农田化学灭鼠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根据防治指标推行统一灭鼠。一般农区,春季鼠密度(百夹捕获率)达3%、秋季鼠密度达5%时,需要组织“五统一”灭鼠行动,在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资金筹集、毒饵投放和检查督促等方面进行统一部署。
2.科学选择杀鼠剂。在灭鼠工作中要大力推广溴敌隆、杀鼠迷、杀鼠灵、敌鼠钠盐、大隆(溴鼠隆)等慢性抗凝血杀鼠剂和生物杀鼠剂。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氟乙酰胺(1081)、氟乙酸钠(1080)、毒鼠强(424)、毒鼠硅、甘氟、气体杀鼠、“三步倒”等剧毒、急性杀鼠剂。
3.做好安全防护。化学杀鼠剂毒性高,要作为特殊毒品严加保管,对配制的毒饵也要安全存放,防止人畜误食中毒;投毒饵后,在相关区域应采取措施,防止禽畜取食毒饵;对毒杀的死鼠和鼠药要远离水源集中深埋或烧毁,防止污染环境;一旦发生人中毒事故,要尽快送医院抢救。
(十)农田化学除草技术
1、稻田除草
稻田化学除草技术与地理区域、气候、土壤、肥水管理、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稻苗素质、除草剂安全性等密切相关,水育秧田和旱育秧田,移栽田和抛秧田,水直播田、水播旱管田和旱稻田,各类型田的草相差别较大,各地应依据栽培方式和草相选择对路除草剂进行防除。
水育秧田、大苗移栽田的化学除草技术相对较为成熟,水播旱管田、旱稻田只有局部地区种植,面积很小。旱育秧田、抛秧田、小苗移栽田、水直播田等,因发草量较大、稻苗对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等,应作为稻田化学除草的工作重点。
旱育秧田可以选用丁恶合剂(或丁草胺加恶草灵混用)或禾阔净(或杀草丹与苄嘧磺隆混用),于播种盖土后覆膜前对水喷雾处理土表;抛秧田和小苗移栽田一般选择丁草胺、二氯喹啉酸、禾大壮、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的复配剂或现场两者混用,在抛(插)秧5-10天缓苗后施药;水直播田稻苗与杂草共生期长,一次施药很难控制全生育期草害,一般采取“一封(播前消灭老草和土壤封闭处理防除新草)、二杀(苗后前期茎叶处理)、三补(分蘖期补除)”三段式配套技术。
稻田化学除草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药害事故发生。建议含有甲磺隆、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的除草剂品种仅限于南方稻区大苗移栽田使用。
2、小麦田除草
我国小麦区草害基本上可以分为春小麦区、旱作冬小麦区和稻作冬小麦区三个类型。
春小麦草害区主要集中于西北、东北及华北北部地区,主要杂草有野燕麦、田旋花、卷茎蓼、藜、大刺儿菜等,重点防除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并兼顾阔叶杂草。施药时期可以结合耙翻土地进行土壤处理或苗后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可以选择燕麦畏,茎叶处理可以选择骠马、野燕枯。阔叶杂草严重的麦田增施巨星、2.4-D丁酯等进行茎叶处理。
旱作冬小麦草害区主要集中于黄淮海地区,主要杂草有播娘蒿、田旋花、藜、荠菜、猪殃殃、刺儿菜等,重点防除播娘蒿等阔叶杂草,一般在春季进行茎叶处理,可以选择巨星、2.4-D丁酯、使它隆、百草敌等。
稻作冬小麦草害区主要集中于南方稻麦轮作区,主要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大巢菜等,江苏等部分地区还有硬草、罔草等发生严重。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罔草、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严重的小麦田可以选用异丙隆、骠马等进行防除;牛繁缕、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严重的小麦田可以选用使它隆、百草敌、2甲4氯等进行防除。稻茬免耕麦田可以在播种前1-3天选用克芜踪、草甘膦(农旺、农达)等杀灭老草。
各地区注意根据草相选择对路除草剂,并选择最佳施药时期和剂量,做到因地制宜安全科学使用除草剂,避免药害事故发生。对含有甲磺隆、绿磺隆的除草剂做好安全使用管理。
3、玉米田除草
我国玉米田间杂草群落大致可以分为东北春玉米田草害区、黄淮海夏玉米田草害区等6个草害区。为了减少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残留,不提倡单独使用阿特拉津,提倡混用或使用复配剂。
(1)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40%乙阿合剂悬浮剂或40%玉丰悬浮剂,北方春玉米每亩用250-300毫升,夏玉米每亩用150-200毫升; 90%禾耐斯乳油与38%阿特拉津悬浮剂混用,北方春玉米每亩用100-150毫升加100-150毫升,夏玉米每亩用60-80毫升加80毫升; 50%乙.嗪(安威)乳油,适用于北方春玉米区,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慎用。每亩用150-200毫升,对水30-50公斤,于玉米播后苗前均匀喷雾处理土壤。土壤干旱时,应加大用水量。地膜覆盖的春玉米,减少用药剂量1/3-1/2。麦茬较高的免耕夏玉米,用药剂量和用水量要大些。
(2)苗后茎叶喷雾处理。40%玉农乐悬浮剂与38%阿特拉津悬浮剂混用,北方春玉米每亩用50-60毫升加80-100毫升,夏玉米每亩用50-60毫升加80毫升,兑水30-50公斤,于玉米3-5叶期均匀喷雾于杂草茎叶。20%克芜踪为灭生性除草剂,适用于玉米行间定向保护喷雾防除行间杂草;春玉米覆膜玉米揭膜后每亩用150-200毫升,夏玉米3-5叶期每亩用100-150毫升,兑水30-50公斤,用扇型雾喷头外加防护罩进行玉米行间定向喷雾。注意不要喷雾于玉米茎叶上,以免发生药害。
4、大豆田除草
我国大豆主产区集中于东北春大豆产区和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由于气候、土壤质地、耕作制度、杂草群落的不同,在除草剂选择、施药剂量、使用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1)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选择土壤处理的除草剂,既要考虑大豆的安全性,又要考虑持效期长短,对后茬作物是否有影响,还要考虑田间杂草的种群。黄淮海地区大豆田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可选用乙草胺(禾耐斯)、都尔、拉索等;东北地区大豆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混发,可选择乙草胺、都尔等与赛克、广灭灵、普施特、阔草清等混用。一般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壤土、土壤特别干旱或水涝地最好不使用土壤处理,应采取苗后茎叶处理;对于使用普施特、豆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注意后茬不能种植敏感作物。
(2)苗后茎叶处理。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大豆田,可以选用精禾草克(精盖草灵)、拿捕净、精稳杀得、高效盖草能、威霸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大豆田,可以选用苯达松、虎威(氟磺胺草醚)、克莠灵、克阔乐等;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发的大豆田,可以选择上述两类除草剂混用。施药时期应掌握在杂草基本出齐,禾本科杂草在2-4叶期,阔叶杂草在5-10厘米高进行。
Tags:重大病虫草鼠防治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