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王万凯一样,在有1860名学生的北竹岛小学,外来务工子女有800多人。从2004年秋季入学开始,威海市对持有原始户口本、暂住证和务工证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免收借读费,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有效解决了外来务工子女的“上学难”。
“我是来自山东省商河县赵奎元镇贺家村的农民,2006年4月来到威海市打工,现在在威海市海日水产有限公司食堂当厨师,每月能收入1200元。”王万凯的父亲王庆贞告诉记者。“当初出来打工,因为妻子身体不好,没法独自照顾孩子,我就把妻子和儿子都接到了城里。但我最担心孩子的上学问题,每年600元的借读费格外让我发愁。后来知道用交借读费了,我高兴得一夜没睡着。”王庆贞兴奋地说。
“原来村里的小学是平房,教室里是土地,一扫地满屋子都是灰尘,呛得人直咳嗽。特别是冬天教室里没炉子,冻得手都写不出字来。现在的教室既宽敞又有暖气,冬天可暖和了。”在孩子的眼中,教室环境的改变是印象最深刻的。“知道我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学校还免除了我的课本费,并想方设法资助我。今年,一位退休老爷爷还资助了我500元钱。儿童节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还给我买了一套背心、短裤和一双运动鞋,现在我穿的就是老师送给我的那双鞋。”王万凯高兴地说。
“我从小就爱运动,每天课间时最喜欢在学校操场里的塑胶跑道上蹦蹦跳跳。因为体育成绩好,现在我加入了学校的体育队,每天早上都有体育老师教我进行专业训练。”在今年春天的学校运动会上,王万凯一人拿了垒球和铅球两个项目的第一名。
为方便外来务工子女上学,威海市确定,对在务工地连续居住2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就近入学,对不足两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排相对就近入学。“爸爸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去上班了,妈妈生病不能太走动,我每天都是自己上下学。但因为离学校很近,只要坐10分钟的公交车,再走5分钟的路就到学校了,上学挺方便的。”王万凯告诉记者。
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才让我们的农村娃进了城里学堂,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王庆贞感激地说。
目前,在威海市中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30710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13.5%。仅免除借读费一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少交近1700万元。
Tags:外来务工子女王万凯:“我在城里上学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