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纯净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室内环境自动化调节、流水线温床……如今,走进宁夏银川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科技”“智慧”“智能”化场景无处不在。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渗入,原本粗放型的兴庆区花卉种植产业,已经迈进到工业化智能生产时代。
11月10日,在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里,看着20万株康乃馨苗茁壮长成,宁夏丝路康花科技园的老厂长谢生玉的思绪,被拉回到10多年前。
过去 种花得全家一起上
“以前我们拖家带口一起上,哪像现在一个人看管一大片温室。”谢生玉是兴庆区大新镇塔桥村村民,同时也是兴庆区第一批搭上养花致富快车的农民。2006年,在兴庆区大力推进花卉产业的契机下,“菜农”谢生玉转型成为了花农。“我当时一共种了3个棚,2棚康乃馨、1棚非洲菊。”谢生玉告诉记者,当时专门记了一笔账,一年半下来,他的3栋花棚一共收入了8.4万元。
和种菜相比,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了不起的数字。
后来,随着政府花卉种植优惠政策的出台、花农技术的培训、以及花卉种植风险补贴、种苗补贴、塔桥花卉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和支持,兴庆区逐渐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和交易中心,打响了“塞上花都”的名号。
只是,过去种花是件挺苦的事。“以前种花费时费力,得全家一起上,还得自产自销。”除了“提篮叫卖”外,过去传统花卉种植受到土壤、水质、气候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出来的花卉品质也参差不齐难以保障。
让谢生玉感叹的是,仅仅过去10年光景,过去粗放式的花卉种植,迈上了现代化的快车道。
现在 一个人管理一个基地
“现在都是自动化、智能化控制,遮阳保温一个人就能操作,整个环境都是最适合花卉生产的。”2017年,因为在种花方面资历深厚,谢生玉被宁夏丝路康花科技园聘为生产厂长,从兴庆区塔桥村转战到了新渠稍村,在新建的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的宁夏丝路康花工厂化种植基地里,带着当地花农们种起了“高科技”花卉。
“我们还投资30多万元安装了一套净化水设备,让地里的花儿都喝上了纯净水!”站在园区里,谢生玉告诉记者,整个园区都配备水肥一体化设备,依托现代化种植技术,不仅让花卉种植轻松起来,品质也得到了保障。
“这是去年12月种的康乃馨,本月底第二茬花就能采收了。”谢生玉告诉记者,如今依托高科技技术,十多名工人便能管理14亩园区的20万株康乃馨苗。
未来 计算机来“种”花
如今,在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里,类似于宁夏丝路康花科技园这样的高科技花卉企业不在少数。
在宁夏宏茂园艺基地,总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园区里,是一望无际的蝴蝶兰、仙客来、丽格海棠、凤梨花海。这里拥有蝴蝶兰自主品种专利权20多个,蝴蝶兰母本500多个,多肉植物母本2000多个,是国内最大、品种最全的多肉植物组培企业,年生产组培苗1000多万株。
“我们现在主要生产6个品种,全部销往一二线高端市场”在园区里,总经理马锐楠告诉记者,目前这里仅蝴蝶兰就有100万株,全部通过订单的方式,直销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
在这里的四个高档智能连栋玻璃温室中,不仅配备内外遮阳系统、保温系统,还设有风机湿帘降温系统、移动苗床、雾化微喷、净化水处理等多重装备,让这里的环境能够实现自动化调节。所以,在严格的计算机精确控制下,这里生产的蝴蝶兰等盆栽,也全部达到A级标准,每盆的售价都在26元-30元之间。
除此之外,在这里的花农们,也脱离了花卉种植的传统方式,成为了花卉产业链上的服务人员。“我们主要负责分盆,以及日常管理和包装,和以前在田里忙碌相比,这里环境舒适工作轻松。”来自贺兰县金贵镇的花农田春玲说道。
菜农变花农,花农变工人,农民身份的三连变,也意味着花卉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从粗放式种植、提篮式叫卖,到科技化种植,订单式销售,12年的时间里,兴庆区通过引进天地缘、丝路康花、爱必达、宏茂等大小20家花卉龙头企业以及合作社,带动农户上千户,实现产业总产值1.4亿元。而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兴庆花卉将依托着智慧科技的快车道,为更多的地方带去美丽和芬芳。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