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解决农膜残留污染环境问题,甘肃省把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来抓,培育形成了“村有回收商贩、乡有回收网点、县有加工企业”的回收利用体系,构建了以“农民为捡拾主体、商贩为回收纽带、企业为转化核心”的市场化运行框架,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1%,形成了废旧地膜磨粉、造粒两大资源化利用方式,农膜残留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17年,该省承接了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建设45个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任务后,在张掖、酒泉、武威、金昌等地开展地膜“以旧换新”活动,培育了农民回收意识和环保意识,为推广高标准地膜打下了基础。2018年,该省通过积极调整奖补政策,把原来由于利润过低而鼓励企业生产的奖补资金,转移到对回收环节的奖补。企业每回收一立方米废旧地膜,财政补贴资金20元钱,鼓励企业尽可能多回收地膜作为循环利用生产原料,拉长产业链条。
该省还依托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开展可降解地膜对比筛选试验示范,完成马铃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2000亩。并开展适时揭膜试验2项,一膜两年用试验2项,通过试验示范为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和合理使用地膜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试点县之一的山丹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0余万亩,今年全县农膜使用量达2261吨。该县高度重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在全县各乡镇共建立11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形成了废旧农膜监管、捡拾、收购、加工运作体系,采取“乡镇组织、群众捡拾、网点回收、集中拉运”等方式,全面清理残留于田地、庭院、水源、路旁、树枝、建筑物附近的废旧农膜和塑料制品,全力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开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3家,建立乡(镇)村级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1个,回收废旧农膜1800多吨,争取到6个实施项目,总投资1180万元。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