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艺 本报实习生 靖裕思
7月6日,贵港市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颁发第一批项目扶持资金,这是贵港市对高层次人才日益重视的一个缩影。
构建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贵港市提出以“人才强市”战略为支撑。对此,贵港市委书记赖德荣表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核心在于优秀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像‘招商引资’那样‘招才引智’,做到引进一个创业创新人才,带出一个创业创新团队;引进一批项目,催生一个新兴产业,从而吸引更多人才聚集。”
瞄准高端 主动出击
贵港市一直面临人才总量少、结构不合理,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的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短缺,致使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围绕沿江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引进培育国内外一流创新创业人才。
从2009年起,该市启动西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计划,通过强化培训、搭建平台、优化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在一、二、三产业内,分别培养出100个、80个、60个以领军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带动地方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目前,贵港市已经过逐级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从本市现有的产业开发带头人、关键技术领头人、龙头企业创办人中,评选产生了首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人才团队70个,进行重点扶持。
引培共举 广纳贤才
贵港市提出建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引培共举的人才工作体制。同时,还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更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以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为该市发展服务。
围绕建材、制糖、制药和造纸等主导产业,贵港市投入500多万元支持华润、贵糖等企业建立研发中心31个,其中,自治区和国家级中心站所4个。在贵港市地方财政投入50万元培训经费的撬动下,贵糖集团配套资金近2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和项目研发,促使甘蔗压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升级换代。
贵港市引导3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广西大学等院校联合组建产学研联盟,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多项,项目协议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其中,广西金源酒精实业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酒精废液综合处理与利用项目,实现变废为宝,减少了污染和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广西天鸿鑫锰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废弃松软锰项目,使电解锰产品指标优于行业标准,锰含量达到99.8%以上,被评为高新技术产品。
贵港市还按照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需求来确定培训专题和培训对象,研究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该市先后组织建材、化工、制药、造船、铸造等12个专题培训学习,通过培训,领军人才解决30多项技术难题,有13个科研项目在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
鼓励创新 营造氛围
“1%的技术成果往往以99%的失败为基础,创新创业既意味着成功的收获,也意味着失败的风险。创新创业的过程极其艰辛,收获成功固然可喜,但能够经受住失败更为难能可贵。”市长李宁波感言,“要真正使贵港成为创新者的热土、创业者的沃土,就要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和表彰力度,同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创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为此,贵港市有效整合人才工作、科研开发、人才小高地、农业扶持、技改等经费,设立西江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行动计划人才开发资金,为领军人才提供创业扶持、表彰奖励、培训资助。先后出台20多个人才政策文件,形成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等政策框架,在科研资助、家属安置、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领军人才优先保障。并建立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联络制度,为领军人才在企业注册、申报立项、科研评奖等方面提供服务。
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高新技术展厅里,一位体态清瘦、精神矍铄的学者正在向国内外观众现场演示污水处理装置。只见乌黑肮脏的污水经过几个容器的分离、过滤后,变成了清澈透明的干净水,这位学者还仰头喝下刚刚经过净化处理的“脏水”,引发雷鸣般的掌声。这位学者就是贵港市智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被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冯金生教授喻为“实践中的科学家”的邹振生,演示的正是由他带领研发创新的污水处理新技术——“ZY—M双模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邹振生说:“如果没有地方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支持,我就不可能从一名下岗职工走上今天的‘舞台’!”
(刘 艺)
Tags:“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两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