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市场规模已超过1.5万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资产品的质量、价格和专业技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给传统农资经销商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卖农资产品,如何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这是农资电商的机会所在。
另外,从农业生产要素看,农机、化肥、农药、兽药、种子等农资产品的大部分品种都可以标准化,符合多次购买特征,适合电商模式销售。在互联网快速渗透和政策面利好扶持的背景下,农资电商发展所需的外在基础成熟,农资电商的大趋势已经形成,接下来就看谁能最快最好地解决上述所言的那些问题。
恰逢8月29日下午,朋友圈爆出一亩田因红杉资本撤资而裁员1500人,8成员工被裁掉的新闻,让本身就深陷数据造假的农资电商一亩田再次陷入舆论困境。与此而来的是,农村电商概念再次被市场所知晓,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当前农资电商的抢滩者们都是怎么做的吧。
1、田田圈:农资生产企业的转型代表
农资生产企业转型做的电商并不少,其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是田田圈。不同于常规电商通过网上直销、低价抢购等方式,田田圈直接跳过传统渠道来抢占市场的做法,田田圈和县级经销商共同出资成立县域综合服务中心,加盟的零售商则变身为田田圈农业服务中心的员工。从过去的厂商到经销商、再到零售店、最后到农民的四级体系变为现在的从厂商、经销商、零售店联盟,直接到农民的扁平化结构。
目前,河南、湖南、广东等地乡镇级田田圈农业服务中心店已挂牌232家。农集网电商平台拥有近万家注册零售店,农发贷注册用户已突破3万人,签约金额突破5亿元。田田圈计划在2年内,与全国300名以上的优秀经销商合作,建立5万家以上的田田圈服务店,发展50万种植达人,服务5000万农村家庭(会员)。
2、一亩田:舆论风口浪尖的B2B电商平台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创立4年来,一亩田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今年7月一篇关于”一亩田经过4年发展,员工数达到3000人,每日帮助农民实现交易额3亿元”的农村电商报道被大量转载并引起广泛质疑后,一亩田的名字才真正为人所知。
抛开一亩田的数据丑闻不说,据一亩田创始人邓锦宏介绍,一亩田尝试做的是线上+线下的交易撮合模式,公司3000员工中线下团队就占了2500人,这些人八成是从本地招聘,过去他们都在当地卖房子和快消品,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下到田间地头,教育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种植大户去使用互联网工具,教他们怎么用我们的产品跟全国各地的买家聊天和交易。另外,就是当有买家来跟农民做生意的时候,一亩田的员工会帮买家看货,锁定货源。
之前,这买卖双方发生交易主要是通过很多中间人和经纪人来完成,很多时候甚至连中间人也找不到货。一亩田的出现消除了所有人的信息不对称,让中间人和经纪人也成为受益方,因为中国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是散户,都需要经纪人去做工作,才能实现大宗交易。尤其在多对多的交易中,一亩田通过系统的算法,包括价格、品质、规格、距离、天气和信誉等级等,实现双方交易的精准匹配,从而让农业交易的所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
3、农商1号:高举高打的资源整合型选手
7月16日,由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联合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京粮鑫牛润瀛股权投资基金、江苏谷丰农业投资基金及金正大集团筹建的农商1号正式上线,一期投资高达20亿元,是国内目前投资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
农商1号平台并非完全开放,只有国内外冠军品牌方可入驻,现上线的有金正大、中化、中种、晋煤、瓮福、鲁西、冠丰种业和以色列瑞沃乐斯、美国硼砂等国内外知名农资企业,上线商品均由保险公司承保。通过互联网整合农技专家资源,专家可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指导。遇到种植难题,还会有地面人员直接上门服务。
农商1号线下体系由区域中心—县级运营中心—村级服务站组成。区域中心负责运营、仓储、管理等,县级运营中心负责配送和农技服务等,村级服务站是农民与电商之间的纽带,还提供代购、信息咨询等便民服务。农商1号联手邮政、京东,整合物流和渠道资源,打造高效的配送体系,计划用3~5年,建成1000家县级运营中心,发展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1000万名农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