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加快转型升级中的县域经济,特别需要资金大力支持。去年,为增强财政困难县的造血功能,山东省首次设立10亿省会城市经济圈县域发展专项资金,突出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点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扶持,一年来,带动市县配套投入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449亿元。
作为该项政策的受益者处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聊城,曾因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一批扶持资金2亿元涵盖了徒骇河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华润纺织创建新型纤维产品研发平台等各类项目35个,有效改善了聊城城市基础设施面貌,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破解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据初步测算,仅第一批项目达产后,聊城每年就可直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近5亿元,徒骇河滨河大道两岸储备土地成倍升值,预计可增加土地净收益20亿元,提高了县域财源总量,优化了财源结构,增强了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从而提升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整体发展水平。
对于县域经济的支持,不仅体现在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上。近年来,省财政不断构建更具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县域财力补助,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财政困难县,为鼓励当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从2010年起,我省开始实施主体税收增长激励政策。对各县(市、区)上缴省级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比上年增长超过15%以上部分予以全额返还。返还资金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2012年6月份,省财政又出台了税收收入上台阶政策,对税收收入首次迈上新台阶,税收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区)给予奖励。
针对东部出口大县,完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各地出口退税地方负担15%以内部分,省级承担1/4;增长15%以上部分,省级承担1/2,减轻地方财政退税压力,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财政困难县民生政策的落实,2010年,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我省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三年规划,帮助消化县级基本财力缺口。3年来,省财政累计新增补助115亿元,支持困难县消化财力缺口304亿元,超额完成财政部核定的消化任务,有效促进了全省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的扎实开展。
在各项政策的促进之下,县域经济对全省稳增长的作用日益强大,曾经的短板正成为山东经济增长的稳定器。2012年,我省县级财政收入完成2857亿元,同比增长31.3%,高于全省13.8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4个,比去年增加12个,其中过30亿、40亿、50亿、60亿元的分别达到31个、19个、10个和3个,最高的青岛市市南区突破百亿大关。
财政收入的小河普涨,使全省财政大河水满。去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逆势增长,并首次突破4000亿大关,达到4059亿元,列全国第3位。
Tags:县域成山东经济增长“稳定器”“10亿县”达9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