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刘大响院士、钟南山院士、李依依院士……这些在各自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
院士专家工作站是院士及其专家团队与企业等单位建立的产学研协作平台。2003年以来,在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院士专家工作站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已近5000家。从今天起,本报带您走进部分合作成果丰硕的工作站,了解院士及其团队与企业“牵手”创新的故事。
走进院士专家工作站
本报记者唐婷
“院士专家工作站,如果只是图个虚名、挂个牌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合作建站,就一定要建成干实事的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自主选育新品种(系)10余个,6个新品种通过湖北省品种审(认)定;取得专利11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颁布地方标准3项;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这一组数据,成为了武汉市农科院“傅廷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以来“干实事”的生动注解。
敞开大门传授科研方法
故事还得从5年前说起。“在一次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在十字花科蔬菜育种上碰到一些难题,正好傅院士是油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双方商量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形式开展合作。”傅廷栋团队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万正杰回忆道。
合作开启后,傅廷栋团队的实验平台完全向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敞开大门。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所)所长蔡定军介绍,几年来,该所派多名博士、硕士到傅廷栋主持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利用该实验室条件进行萝卜、小白菜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院士团队还向蔬菜所输送培养优秀博士生2名,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其中高长斌博士获得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开放的不只是科研平台。在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北繁基地的学习观摩,更是让蔬菜所副所长汪爱华获益匪浅。“从田间育种到系谱选择,傅院士团队的老师们手把手地教我们,毫无保留。”汪爱华说道。
翻出一本写着“2016秋季播种计划表”的小册子,汪爱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是她从北繁基地工作“秘籍”中学来的。过去,蔬菜所做田间育种时,记录不系统,不太注重编号管理。在北繁基地,汪爱华看见,每一棵苗从来源到生长情况都被详细记录在播种计划表上。很快,她便将这一科研方法“移植”到蔬菜所科研工作中。
无间的合作,帮助蔬菜所在分子水平的育种研究上取得一系列进展。蔡定军介绍,在傅廷栋院士团队支持下,蔬菜所已完成了小白菜、萝卜等相关功能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并建立了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比如,通过对小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遗传研究,发现了雄性不育单株,选育出了稳定的两用系,并对不育系中的不育基因进行了基因定位,可为品种选育提供分子标记”。
成果有了更大展示平台
与此同时,在应用研究上,傅廷栋院士团队也竭力为蔬菜所提供指导。异花授粉作物白菜、萝卜雄性不育系花蕾黄化、多代回交后出现的“不亲和”现象等,是十字花科蔬菜育种中令人挠头的难题。“为此,我们多次请教傅院士团队,并在他们的科学指导下,开展种质资源的改良工作。”蔬菜所副所长周国林介绍。
针对白菜、萝卜等雄性不育系“黄化”和“不亲和”现象,傅廷栋团队结合油菜育种实践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其根源在于不育系和对应的保持系多世代回交,雄性不育系后代容易产生退化现象,建议他们更换同类型保持系,将不育系提纯复壮。”万正杰说道。
育成新品种只是个开始,想要让研发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还离不开推广应用。据统计,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5年以来,推广叶用芥菜、系列优质小白菜、萝卜、红菜薹新品种种子5万公斤,推广面积50多万亩,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社会效益显著。
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只有共赢才能将合作推向深入持久。在万正杰看来,通过和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的深入合作,促进了傅廷栋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
“受场地等因素限制,过去我们的成果在栽培示范方面所做的工作有限。而武汉市农科院有很多栽培示范基地,借助他们的示范基地,我们的成果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万正杰表示,和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的合作,使他们更多地走进生产一线,更好地进行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
Tags:院士“秘籍”让萝卜白菜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