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九大报告中最令人关注的便是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让农民群众体会到了政府对农村经济的重视,也成为了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焦点。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乡村振兴提出了“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打下了政治基础。“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的提出究竟是基于哪一方面?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为我们进行了解读。
破除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注意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属首次提出。
朱启臻对记者分析,提出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说明农村存在制度障碍,造成农村农民的贫困。例如,农民进城打工多年,变不成市民。农民闲置在农村的房子倒塌了,但不能卖。“此次会议提出,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这样的提法值得重视。”
记者注意到,会议对十八大以来陆续实施的农村改革提出深化、完善的要求。包括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可以预见,上述改革在2018年还将扩大试点、继续深化。
会议明确提出,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朱启臻认为,考虑到各种变相强行收回农民土地的现象,不难理解为何中央反复强调这一点。这是制度性的基础,稳定农民的预期,才有长远性发展。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工作体制也做出安排。
会议提出,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仝志辉认为,这样的工作机制安排将更突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的作用。涉农工作在政府系统里分属不同的部门,例如农业、国土、水利等,有时存在利益争夺或者需要多部门协调,以后可能更加强调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的统筹协调功能。
朱启臻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体制也对党政一把手提出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首先须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政一把手。
Tags:朱启臻: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