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暴跌似乎只在一瞬间。
“这样的钢价实在让人看不懂。现货市场像菜市场,期货市场像赌场。”已有多年钢材市场经验的中山市金属材料公司总经理何中民在电话里连连惊呼。
8月3日,是8月份钢市开市的第一天,建筑钢材吨价一天竟涨了近300元。
时移势易,经历了长达近一年时间大熊市的钢铁行业开始迎来幸福时光。近一年里,伴随钢价狂跌,钢材流通业亏声一片。而从去年8月底到今年七八月间,不到一年钢价再度由“萎靡”转为“亢奋”。
5年前,国内钢铁同样经历一波快速上涨,之后又是一波快速下跌。然后再急速上涨,再快速暴跌。反复轮回,只是每一次波峰波谷间隔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业内人士提醒,中国钢材销售由于体制和机制的深层原因,多年来一直有这样的“轮回”现象。
暴起暴落溯源
“行情涨落是价格规律的必然表现,但钢铁行业行情起落却屡屡出人意料。”钢价暴涨暴跌又开始了新的轮回,钢材经销商老陈对新一轮行情的波动又开始了新的反思。
从业10多年来老陈经历过多次暴涨暴跌的行情。
2008年11月底,钢价恐慌性深度下跌,国内钢铁流通业陷入全面亏损,众多企业垂死挣扎,但到今年七八月份短短半年多时间钢价再次出现一夜之间急速上涨300元的景象。
除去宏观调控的因素外,国内钢材流通业人士更多的将其归咎于目前的钢材流通体制。
“钢价的暴涨暴跌,使得钢材的市场价格严重背离了价值。”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现有的流通体制加剧了行情波动。
据介绍,现有的钢材销售体制下,贸易商长期被钢厂牵着鼻子走。
钢厂和贸易商一般都会在年初签订订货协议,在行情好时,钢厂频频涨价,并经常违反供货协议,减少给贸易商发货,从而推动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
而行情不好时,钢厂则要求代理企业按合同接货,否则威胁没收代理企业的保证金或取消其代理资格,经销商在拿货后只能尽快甩货杀价抛售,导致行情快速下跌。
据老陈介绍,行情好的时候,提不到货,钢厂直接就把经销商甩了,首先满足自己的销售,市场缺货价格必然上涨;而等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又开始主动给他们塞货,货源大量过剩价格必然暴跌。
老陈打比方说,“行情好,你想吃,他不给你吃他自己留吃;行情不好,你不想吃,硬塞给你吃。”
去年10月份行情一路下滑,为了尽快出货,很多钢厂实际上都开始降低价格。这时众多经销商开始“被迫”低价抛货。老陈说,因为如果不抛售,销量完不成目标任务,会被钢厂取消代理资格,一些企业不得不亏本抛售,恐慌性抛售一旦形成便会迅速蔓延,行情随即遭受重挫。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在的流通模式就在长期互不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博弈行为,必然会加剧行情的波动。
在分析人士看来,“行情暴起暴落的根源并不在钢厂,也不在经销商,而是在二者之间缺少一种完整的体制和机制。”钢厂和贸易商的利益本应该是一体的,都是为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但不完善的销售体制制度将二者推向了利益的对立面。
不完善的钢材销售制度成为长期卡在国内钢铁流通商喉咙里的一根“毒刺”。
钢铁行业资深研究人士傅林章分析说,只有钢铁厂商构建出一种真正的钢材销售制度,才能很好地规避厂商一些极端行为,更加利于市场稳步发展。
傅林章的话代表了业内普遍的呼声。
代理制为何推行难
事实上,回顾近年来几次钢材市场起伏情形,就可以发现:每当钢市大起大落,总有对钢材销售代理制的呼唤,但每次都以悄然收场结束。
1995年,国家多部委曾联合印发关于《钢材、汽车代理制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把代理制试点工作作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