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江津区油溪镇金刚社区的一座龙眼园里,由重庆储良果树种植公司主办、江津区龙眼专业技术协会承办的“龙眼菩堤·活力油溪”龙眼文化节,吸引了上千名来自重庆主城区、江津等地的游客。
文化节上,龙眼园的主人、重庆储良果树种植公司老总刘章祥,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作物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南亚作物研究所每年都将为公司提供2个试验示范的龙眼等热带水果新品种。
“在南亚作物所的帮助下,我们公司也建立起了重庆储良热带作物研究所,并集聚一批专家,共同来发展龙眼产业。”兴奋的刘章祥对记者说。
一个人的回乡与一群人的好奇
1995年,在广西一个种植龙眼的农场里打工的刘章祥,在“偷学”到龙眼种植技术后,带着一批优质龙眼苗,回到了江津。
在金刚社区的农民手中,他流转了30多亩地,建起重庆市第一个适度规模龙眼种植园。
5年后龙眼园投产,立即引发了周边农民的好奇心,纷纷向他讨教种植技术,希望他提供种苗,也要跟着种植龙眼。
“乡亲们有种植的积极性,我当然愿意帮大家一把。”他想办法为大家弄到了龙眼树苗,还免费提供管理技术。
在他的带动下,龙眼产业首先在金刚社区迅速发展起来。据介绍,到目前,整个社区有90%以上的村民都种植起龙眼树,多的10来亩,少的也有1亩左右。
种植龙眼给乡亲们带来了好的收益。
社区居民江德全,种了6亩龙眼,如今已全部进入盛产期,亩产量在两三千斤。目前的销售价是每斤10元左右,一年下来,收入超过10万元。
一群人的积极与一个人的成长
“乡亲们种植龙眼的积极性,也反过来促进了我的成长。”刘章祥说,“刚开始,老是到广西等地调种苗,既麻烦,也难以保证品种的适应力。于是,我决定自己建一个龙眼苗圃,自己培育种苗,然后提供给大家种植。”
于是,他的公司在油溪镇的大坡村流转了100多亩地,建起龙眼苗圃,培育龙眼苗。
既然是自己培育种苗,就得采用技术引进好的品种,为果农提供优良的种苗。
为了找到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技术,刘章祥跑到广东广西,跑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引进全国最优良的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选出最适应重庆及周边地区种植的品种,进行育苗和推广。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选育出蜀冠、灵龙、大乌圆、石硖、储良等5个适宜三峡库区气候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
随着龙眼苗源源不断地送出去,龙眼种植从油溪镇,到江津区,再到重庆长江流域的区县,然后到四川等地,这一产业迅速地扩展开来。
刘章祥告诉记者,在重庆,仅江津区就建起了2万亩的龙眼果园,而在长江沿线的四川等地,由他提供果苗建起的龙眼果园,总面积已超过30万亩。
一项兴旺的产业与一个热闹的节
“今年的龙眼文化节已经是第三届了。”王磊告诉记者,这个节不是由政府牵头,是由企业自己主办的,油溪镇龙眼产业的兴旺,文化节起的作用相当重要。
上溯油溪镇种植龙眼的历史,并非从20年前才开始,其种植的历史,已有上百年。
油溪镇党委书记王磊介绍,油溪镇种植龙眼,最早可追溯到湖广填四川时期。当时,移民把家乡的龙眼树种带入油溪镇种植,并延续下来。目前,在油溪镇境内,树龄上百年的龙眼古树还有近百株。
但以前只有零星的老树,并没有形成产业。是1995年刘章祥从广西带回龙眼种苗,通过建龙眼果园后,才真正发展成了一项产业。
据介绍,在刘章祥的带动下,油溪全镇开始种植龙眼,到目前为止,油溪镇内的龙眼果园,总共达到5000余亩,种植龙眼的农户,已有1360户,今年已有近3000亩进入盛产期。目前,龙眼已成为油溪镇特色效益农业中最大的一项产业。
龙眼的产量高,管理得好的龙眼树,最高的株产量可达300斤以上。这样大的产量,销售市场必然需要未雨绸缪。因而,早在4年前,油溪镇就开始筹划加大龙眼的宣传,建立稳定的市场,为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
利用举办龙眼文化节,吸引游客前来采摘,用游客的口口相传来扩大油溪龙眼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认识油溪龙眼的品质,这是镇里想到的一条路径。
可是,产品销售是市场行为,不能由政府来包办,这龙眼文化节就不能由政府来举办。
咋办?
这时,刘章祥又主动站出来,提出由他的公司来主办,龙眼专业技术协会来承办。因此,从第一届龙眼文化节开始,这一由龙眼的种植者自己筹办的文化节,就突出了宣传油溪龙眼、吸引游客、扩大销售市场的主题。
“当然,在由龙眼种植者自己举办文化节的过程中,政府也没有袖手旁观。”油溪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曾庆洋说,镇政府的干部,以及公安干警等,都担负起义务服务员的职责,做好后勤和安保工作,保证了文化节的顺利举行。
龙眼文化节的持续举办,已为油溪龙眼找到了较好的销售市场。刘章祥称,目前油溪龙眼,有很大一部分由游客自己到果园里来采摘购买,未出现滞销,而且价格也不错,果园里采摘的价格,每斤达到了10—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