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阳县龙角镇的一座山坡上,有一栋伫立在花海中的两层小楼。楼前的牌子上,“冉菊花”的LOGO格外醒目。屋外一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景象,屋内,菊花面、菊花皂、菊花枕、菊花酒……各色菊花产品琳琅满目。这便是冉秀清助推乡亲脱贫的阵地,作为返乡创业、组建鑫焘菊花种植股份合作社的冉秀清,当地人更愿意称呼她为“冉菊花”。随着菊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畅销全国,她直接带动三四百户群众脱贫,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种菊花改变传统产业结构
虽然云阳县高新村历来有种植菊花的习惯,但村民只把菊花当作观赏植物,种植在院子周围,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村民对菊花的药用价值也了解甚少。高新村地势偏远,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长期沿袭着传统单一的“粮猪二元型”产业结构,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村里青壮年全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们在家守着这片薄土。
2009年,冉秀清和丈夫有回乡创业的念头,看着本该种满庄稼的土地一块块荒芜着,冉秀清很心疼,经过多方打听、考察,了解到菊花用途广泛,菊花种植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以及劳动力需求不大等特点后,冉秀清认为,种植菊花很适合留守妇女和老人参与,加上高新村远离城镇,没有污染,山清水秀环境好,适宜菊花生长,或许可在家乡种植菊花,带领乡亲改变生活现状。
“我这想法得到村支两委的一致赞同,大家便围绕这一优势寻找产业。经过一年时间的考察论证,决定种植菊花。”冉秀清说道。为了让种植菊花产生效益,她决定把村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然后变废为宝,经过反复考察、调研,她最后流转了村里的闲置土地种菊花。购苗、打窝、施肥、除草、摘花,一家人起早贪黑,开始了创业路。
利用专利技术完成产业链升级
2010年,冉秀清先后到江西、浙江等地学习菊花种植技术,然后回到村里,着手开展种植的相关事宜。最初,由于之前高新村曾经历过种植小茴香、芝麻等经济作物失败的例子,给不少村民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所以没有一户村民愿意参加种植菊花这件事。“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村民不敢尝试新的创业了。
冉秀清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了解到村民更愿意在原本不多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土豆也不愿意种植菊花的心思,是因为即便收入不多,但不会赔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冉秀清决定自己先种菊花,希望起到带头作用。当年,她流转了100亩土地,购进30万株杭白菊种苗,随后又多方筹措50万元资金,建起一个小型的菊花加工厂。就这样,冉秀清将全部家当投入到菊花种植中还不够,四处举债,即便如此,她还是做起了高新村第一家菊花种植专业户。从种植、管护,到采摘、加工,都需要工人来完成,但当时没人愿意来做工。“村民害怕如果我亏损了,没有钱给他们发工资。于是,我采用现做现结,每人每天50块钱,收工结账的方式才有人愿意来做工。”冉秀清回忆道。
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发展,冉秀清在打顶的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针对不同的品种,采用不同的打顶方式,比如杭白菊第一次留矮一点,再一次一次留长,才能经受住大风。杭白菊必须采用合适的温度杀青,然后烘干,最好采用烧柴火的工艺技术,才能更好地控制温度。云皇菊、云阳金丝菊不用杀青,慢慢调控温度,颜色更好看、味道更鲜。
盛开的菊花,不但引来了游客,还被制成各种产品,受到游客和消费者的欢迎。现在,合作社在冉秀清的带领下,不仅中药材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先后建起菊花加工厂以及鑫焘菊花种植基地并完善配套设施。
以合作社生产的菊花香皂为例,这种纯手工的香皂,在网上能卖到80元,并且供不应求,因为在同类产品中,它价格低、品质好,很受消费者欢迎。
产品畅销带动乡邻致富
2016年合作社研发创立了“菊花宴”,以“明皇菊花兔”“菊花酥肉”“菊花炒蛋”“菊花鸡汤”等招牌菜闻名云阳,“晚艳”菊花品牌也成功推广了出去,多种产品被销售到广东、河南、江西、海南等地,甚至通过广东茶商远销泰国、越南等国家。
近几年来,冉秀清带领合作社积极作为,带动农户2200户种植菊花。如今菊花种植面积6500余亩,年产值1550余万元,常年有工人55人,季节性招募工人达150人。
“目前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堰坪基地农民按照土地240元/亩固定入股,村民做工按60元一天付费,贫困户加入种植还可以分红。龙角基地农户按照300元/亩流转过来,财政20万股权改革试点,集体经济组织占20%,剩余80%,农户占70%,合作社30%,每年按银行的基准利率按时分红。其他贫困乡镇村,公司免费发放菊花种苗,公司回收鲜花,按保护价每斤2.5~3元收购,市场行情高,再二次分红返利。”冉秀清介绍。预计未来三年内实现菊花种植面积15000亩,带动1万户农户种植菊花,正逐渐实现“大家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