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
资讯信息
农副商城
网上互动
农产供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产知识 -> 蜂菌酒饮
中国酒和它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5-07-23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作者:
快过年了,酒桌上的觥筹交错恐怕难以避免。想到白酒的味道,小编不禁打一个寒颤。很多人受不了现代白酒的高酒精和辛辣味,宁愿选择大众的啤酒和以高雅著称的红酒。事实上,古代的中国酒并不是这个味道,也没有今天的白酒、黄酒、啤酒之分。

在几千年前,中国酒是不分白的黄的,只有一种可以贯穿始终:“谷物发酵酒”,咱们从头捋捋,这个事就清楚了。

没人知道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用学术名词概括,这个起源叫“有争议”。1979年,山东莒县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整套酿酒器具,有沥酒的酒缸、接酒盆、盛酒盆、用来发酵的大口尊,有实物证据,就争议不起来了。可以有个模糊的结论:至少4800年以前,中国人已经开始小批量的生产酒了。

第一次技术革命:酒曲的出现。

从酿造的基本原理来看,做谷物酒无非两种:单式发酵和复式发酵。单发酵就是把谷物煮熟放在一边,温度、湿度都猜的比较靠谱的情况下,自己就会流出酒来。复式发酵也是把食物煮熟,再加入事先发酵好的酒曲,发酵出酒。

单式发酵酒应该是最原始的状态,东西方发现酒的时间差不多,也很有可能都是偶然得之,但是发扬光大的动力应有不同。中国人喝茶的历史更早,早已习惯把水加热再饮用的方式,卫生条件很好,对酒的热爱更纯粹一点。西方人则不同,他们都是喝凉水,酒对他们来说,作为清洁饮料的意义更大。

至于怎么出现的复式发酵,就像是馒头的发明一样,是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但没人记录:面和好了,放在一边,也能发酵,但是时间长、口味差,某一位聪明的主妇,在馒头上锅蒸熟之前,留一块生的“肥面”当下次和面的催化剂,它就立即变得意义非凡起来。

用来做酒曲的原料很多,最常见的有大麦和小麦,酿酒的主料通常是糯米和黏米(大黄米,现在北方还用来做年糕)。水烧开几次再煮熟洗净的米,为的是杀菌,加入酒曲静置发酵,结束后沥酒而出,混着米粒一起喝,跟现在的醪糟形态很相似。

不管一种酒有多大名头,反正酿造过程就是这几个基本步骤,到现在也没啥大的变化。

几千年来,围绕在酒上的“微创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奔着杀菌去,这个可是大问题,,不然出不了酒,只能出臭水。汉代人比较讲究,制曲有专门的房间,干净、通风。这肯定也做不到无菌,如果酿造时间短,酒精含量低,就呈现出乳白色的状态,如果酿造时间长,想要好酒,就呈现出绿色来,就是生物菌的作用。

另一个是奔着原料的多样化去,在酒曲里加点豌豆、中药啥的,口感更好,后来还有放羊肉的,所谓羊羔美酒,口味很重。比如宋代苏轼,这位爱喝酒更爱酿酒的大师,发明了做的真一酒和天门冬酒,就是加了几味药材。这位大师自己也很得瑟这门手艺,还专门写了篇《东坡酒经》,纯技术范儿。不过据他的一些朋友反映,喝了他酿的荔枝酒,容易拉肚子。

第二次技术革命:低温加热杀菌技术。

唐代时,为了提高杀菌效果,在酒里放石灰,这个味道嘛……你猜?伟大的唐人还有项重大发明,就是槽床。酿好的酒放在槽床上,用大石头压迫沥酒,就可以得到品质清澈的酒,比以前连米带酒一起灌的感觉,要好了不少。

但是这两项都比不上低温加热杀菌技术,沥好的酒被称之为生酒,能喝,但是保存时间不长。有人把生酒装到坛子里,盖上盖子,用泥封好,小火慢慢烧一段时间,保存时间就变长了。这样做就是很麻烦,要不时开盖放气。

中国人都是实用主义者,方法好使就行,背后的道理懒得琢磨。1895年,法国人路易·巴斯德,研究葡萄酒会发酸时发现,把酒缓慢加热到63度,就会杀死大多数导致酒变酸的微生物,而且不影响酒质。

到了宋代,中国人的“火迫法”已经发展到加热7天的程度,也都是喝完了事。几百年后的路易·巴斯德,喝着葡萄酒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辟了微生物学的新领域。

宋代还有一项非技术发明,也很厉害,就是用瓶装酒,这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换个词你就觉得牛叉了:“标准化”。这也是大宋商业发达的重要标志物之一,酒瓶陶的、瓷的都有,高端产品用银瓶,用完还能回收,两种大小,一种按“角”计量,一种按“升”。

低温加热灭菌和包装标准化的意义系相同,就是让长途运输和交易成为可能,酿酒从家庭主妇的天下,开始有了商业规模化生产的契机。只可惜,有了开头,却没有结尾。

第三次技术革命:蒸馏技术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率领一代又一代蒙古铁骑,犹如“上帝之鞭”一遍遍扫过欧亚大陆,最终缔造一片广袤的国土。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完全畅通,欧洲、中亚地区早已流行的蒸馏葡萄酒的器具和技术也传到“大汗的国土”。

中国人不仅用这种方法来蒸馏葡萄酒,也尝试蒸馏谷物酒获得成功。中国人被自己的发明吓坏了,元代《饮膳正要》中记载:“阿剌吉酒,味甘辣,大热,有大毒。”名字也被叫做“火酒”。要不是凛冽的蒙古人喜欢,这种酒能不能真正流行开来,还真是个未知数。

蒸馏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中国酒的基本酿造工艺,最后加的这一个步骤,标志着中国酒的进化完成。今天我们所说的“白酒”,都是指的蒸馏酒。这种可以到达70度的饮料,让中国人几十斤的酒量刺溜一下,落到几两而已。

和酒纠结几千年的细菌,也再不是问题,这种东东,理论上是无限期保存的,所以现在的酒盒子要不是标个10年20年,都不好意思摆到架子上。由此中国酒发展轨迹开始分叉,经过蒸馏的就是白酒,未经过蒸馏的米酒酿造技术也不断演化、精纯,形成现在的黄酒,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两种都是酿造技术和口味都很独特的酒饮料。

Tags:中国酒和它的前世今生
关闭】【顶部
>>相关资讯
热销产品
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