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所用的工具包括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闻喜花馍的制作工艺有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成形和着色等。做出一个闻喜花馍,至少需4到5天,需要9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手工揉捏而成。
闻喜花馍在喜丧节典日常交往各种活动都可用,分大花馍、对对馍、枣花馍、馄饨馍、石榴馍等等。大到重十多公斤,小的像枣那么大,常用的有2斤多和半斤多的。“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 ,在闻喜农村流传着许多如剪纸、花馍、布画、刺绣、草编等民间艺术,其中闻喜花馍流传最盛,因为它始终和百姓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
原料
闻喜花馍的制作原料以北垣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使用北垣面粉和北垣水制作的闻喜花馍是最正宗的。闻喜县北垣地处峨嵋岭腹地,此地盛产的小麦生长期比别处长数十天,生长周期长,粒大饱满,麦质优良。用此地小麦面做出的馍,清香筋道、营养丰富,吃在嘴中,甜中带香。不仅要用北垣麦子,同时要用北垣的水。
工具
擀杖、筷子、竹签、剪刀、梳子、菜刀等
制法
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
操作
1、选好原料后进入揉面的程序。花馍用的面粉,在过去用石磨磨面时,取前两遍的,选最好的精粉。讲究的艺人还要用面箩过一遍才使用。
2、提前一个晚上发“酵水”,第二天将发开的酵水和面粉搅拌,加水起面、揉面。揉面最少不低于8遍,揉出的面要光滑而有弹性。可在和面时在面粉中掺入适量的醋,蒸出的花馍白亮、光滑,还有的加糖水或牛奶、蜂蜜,这样花馍不易干裂。
3、“醒馍”,即让馍发发虚。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热笼圈里,再在笼圈中间放一碗热水,用棉褥盖严,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使花馍制品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
4、待馍发虚后,即可上笼蒸制。花馍上笼蒸制时需注意开水上笼、急火上气、笼圈封严、不忘放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
5、花馍出笼后,最后一道工序是趁热着色,这样可使颜色艳丽,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
闻喜花馍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蒸制面食。不同类型的花馍有着不同的用途:男女青年结婚时,新郎家要给新娘家蒸“上头糕”花馍,待新娘出门时,妈妈要将“上头糕”的根部一段裁下来,让一对新人带走,意为女儿应在婆家扎根,其余切成片分送给家族与邻居,表示喜鸟儿翔远了;给老人蒸的寿糕花馍,一周有九只造型优美的狮子族拥着一朵怒放的菊花,寓意“九世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