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阴阳打通两界的功能不独清明才有,还有两大鬼节遥遥呼应。清明之被格外看重,恐怕是跟祭祀悼念的对象更多关系到自家亲人相关,传递表达更多的是生者对祖先和去世亲人的孝道和思念之情。“早清明晚十月一”被看做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宋《梦粱录》)。
有学者指出,清明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
清明祭扫参与者之众也堪称壮观,从古以来,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是这一习俗的参与者。史料记载,唐朝时就有了官方的清明假期,方便官员归乡扫墓。
唐诗中众多以清明为题或是内容关涉清明的作品,可见当时风俗的面貌。这里面,最有名的当数妇孺皆知的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妙笔,由它而起,还有改诗为词等等文学佳话。
不过,说到清明的浓情故事,唐朝诗人崔护的怅然更打动人心: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小崔清明踏青偶得艳遇,本是令人羡慕嫉妒恨的,然而天妒红颜,美梦成空。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仔细想想,这首情思缠绵、情致凄美的诗放置在清明这样一个时空背景当中,实在是妙不可言。
无独有偶,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一篇写到男女魂牵梦萦终结良缘的故事,清明在其中也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场景:
故事的男主角叫孙子楚,生有六指,性格迂讷,书呆子类型,人若要骗他,基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子楚总是上当,人送绰号“孙痴”。
故事的女主角叫阿宝,美貌绝伦,出身虽非官宦,也是巨贾豪门,按现在流行的形容,那也是打着灯笼难找的白富美了。这样的模样,这样的身家,求婚者自然是呜嚷呜嚷的,如不是家里门槛实在高,怕是早就被踩平了。尽管选女婿成为阿宝家的常设生活内容,却总没有合意的定下姻缘。
孙子楚这时死了老婆,又成了王老五,有人就戏弄他,劝他去阿宝家求婚。结果可想而知,阿宝戏耍他,说砍掉那冗余的六指,可以再谈。子楚犯了呆病,竟然真拿刀自断六指,几乎死掉。阿宝知道也大吃一惊,又笑他痴病。子楚的心思也就慢慢凉了。
事情的转机出现了,清明又一次合时宜地出现在故事里。正是因为清明的踏青习俗,子楚开始了魂追阿宝的艰难历程。
话说当地的风俗,清明这天,妇女往往结伴出游,成为城里城外一道靓丽风景,而追随来观这风景的,自然少不了轻薄少年,也是成群结队,围观争睹,随意品评——这场景,想想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四大才子,就知其大概了。
孙子楚也被拉去,之前被阿宝捉弄,心里不免存了见见真人的想法。果然远远见到一女子在树下休息,众人一拥上前:“这便是阿宝。”子楚也挤过去细看,阿宝果然娟丽无比,不由得痴了。
人越来越多,兴高采烈,评头品足,肆无忌惮。阿宝见这情景,快步离开。众人也轰然四散,只有子楚还在原地站着,喊他也不答应。众人难免又取笑他“丢魂了”,被拽回家,子楚径直上床躺下,昏睡不起。竟然真的是魂随阿宝走了。
阿宝呢,清明回来之后,总做春梦,梦里总有人跟她媾和,并报名说叫孙子楚。阿宝心里奇怪,可这事儿也实在不能也不敢告诉别人。
再说孙子楚,肉身在家躺了三日,呼呼喘粗气,像是活不了的架势,家人害怕,因为子楚曾嘟囔说在阿宝家,就托人央告阿宝的家长,想到他家去招魂。一再肯求,被允许了。
阿宝得知缘故,惊惧异常,虽然害怕,暗里也感念子楚情深。子楚还魂后整天独坐凝思,什么也不记得,只想着一件事,就是再见阿宝一面。
又经历了连番蹉跎,子楚终于抱得美人归。阿宝深信这段奇缘,打消了父母担心自己跟着子楚会受穷的顾虑,表示,女儿既然答应了他,住茅屋甘心,吃糠菜不怨。
故事的结尾很像童话,子楚考了头名,中了进士,得到皇上的召见和赏赐。 阿宝也妻随夫贵,得享荣华。
这也算是不负春光不负卿了。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这个人欲断魂的节日,这样的故事多多少少能给人一点慰藉和温暖吧。
Tags:清明情愫分外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