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城里,干稳定的工作?
还是回到农村,和土地打交道?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开州区采访时,就见到了一位从制造业转行农业的大学生,他就是毛成葡萄庄园合伙人之一的陈林。
从一次旅游说起
10月19日,郭家镇毛城村室外气温降到15℃,毛成葡萄庄园里正忙得不可开交。
“等避雨大棚全部安装好后,明年种葡萄就再也不为雨水多发愁了。”望着320亩的葡萄庄园,陈林说道。
陈林今年30岁,皮肤黝黑,说话彬彬有礼。2009年他从国内某大学的机械专业毕业,几年后,他回到农村创业。
这一切还得从2014年的一次旅游说起。
2014年国庆期间,陈林和三位同学去西安旅游,其中一位同学带着他们,来到了他叔叔的葡萄基地参观。
葡萄园占地300亩,栽种、开花、浇水、施肥、采摘,全是工人张罗,他叔叔每天主要负责通过手机查看果园的情况进行管理。每亩地扣除成本,能有8000元的利润,300亩地一年轻轻松松挣个200多万。
“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模式。”参观完葡萄基地后,大伙萌发了从农的念头。
开州葡萄采摘市场潜力巨大,小伙伴们先后到西安、郑州考察学习后,下了决心。
当年12月,他们4个人辞职回到开州,筹集了200多万元,从郭家镇毛成村流转来300亩土地,并从中国农科院郑州研究中心引进了6万株葡萄苗,开始建设葡萄庄园。
每棵树8串葡萄
经过市场摸底后,他们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生态有机的农产品成了“香饽饽”。“种出来的农产品要有钱赚,必须从品质着手。”陈林说。
根据这一想法,他们每年将500吨的羊粪进行发酵处理,用于改良培育土壤肥力。同时,按照定植的行间距,合理栽种果树,保障果子的采光生长,并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对葡萄园进行了绿色防控处理,利用沾虫板、杀虫灯进行物理性的病虫害防治。
“每棵果树我们要求只结8串葡萄。”陈林解释,同时通过修枝疏果、增施有机肥等办法,保证葡萄营养均衡、质量优良、产量稳定。
2015年,葡萄园迎来了第一次挂果,成熟期从6月持续至9月底。
“现在,庄园里有阳光玫瑰、金手指等5个品种,亩产量1500斤左右,如果320亩都开始结果,按照平均30元/斤的采摘价算,利润少说也有几百万。”望着广阔的葡萄园,陈林和其他三位合伙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但事与愿违,天公不作美。2016年,当地遭遇持续性干旱,大面积的葡萄树缺水,葡萄歉收严重;2017年,临近成熟采摘时,连续性雨水让葡萄果实损失惨重。
2万粉丝作后盾
但陈林和同伴们并没有退缩。
“这两年虽然损失不少,但只要我们把基础配套完善后,相信明年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陈林说。
今年,他们再次投入了近百万元,预计到明年3月,滴灌设施和避雨大棚覆盖庄园,葡萄的抗灾能力将会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生态优质的葡萄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已有了稳定的市场。
原来,早在葡萄挂果的前两年,他们就开始为葡萄找“婆家”——利用毛成村春季桃花盛开吸引来的游客,宣传毛成葡萄庄园;2015年葡萄初挂果,他们根据庄园特色,精心设计了清新的包装,不仅对前来采摘的市民打折,还免费赠送礼盒;2016年,在城区人流密集的商圈,举办了多场免费品尝活动,提高了毛成葡萄的口碑。
“而今,庄园已有2万多‘粉丝’”,陈林说,一到采摘季,就有不少市民打电话来咨询、预约。
今年,他们特意聘请了3名种植专家担任技术指导,接下来,又打算为庄园增添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化种果。
“明年就会有数百万的收益了,今后,我们还要多多增添庄园景观布置,打造集休闲体验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实现多条腿走路。”陈林说。